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多篇[摘要]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第1篇】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的调研报告为全面了解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分析移民新村建设工作现状和问题,推动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有序、健康的开展,县政协及时调整调研课题,由经科委牵头,组成3个调研小组,分别深入到城关、蒿坪、双桥、汉城等13个镇和扶贫、财政等10个部门,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走访移民户和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启动实施以来,各镇、各部门抢抓陕南避灾安置政策机遇,坚定不移地把移民迁建工作作为山区群众脱贫致富的重要举措。立足镇情、村情实际,积极探索,大胆实践,走出了一条政府统筹协调、建设市场化运作,移民迁建与产业建设同步规划实施的路子,可以说是特色鲜明,亮点纷呈。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领导重视,推进工作有力。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成立移民新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县委、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指挥长,并通过半年巡查的方式,为全县移民新村建设工作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各镇、各部门严格按照县委、政府的部署,结合镇情、部门职能情况,制定方案,明确责任,主要领导亲自上手抓落实,副职领导蹲点包抓,切实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移民迁工作的顺利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第2篇】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搜集了关于乡镇新农村建设工作调研报告,供大家参考借鉴。为了了解掌握新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根据县先进性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开展以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内容的调研活动的通知》要求,我镇于近日就当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此次调研的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和取得成效**镇为县委、县政府所在地,辖7个村,其中6个农业村,一个蔬菜村,76个自然屯,农业人口8853户3.47万人,农村劳动力1.5万人。全镇总面积12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7万亩,林地1.5万亩,水田1.85万亩。改革开放以后,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和省、市、县政府对于三农问题的日益重视和农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相继出台和贯彻落实,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农业生产的积极性,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农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科技文化教育发展加快,农村经济与各项社会事业正在朝着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向发展。(一)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民收入逐步提高深入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积极探索农民增收良策,农业农村经济实现较快发展。20xx年全镇gdp总量9.5亿元,增长7%,其中农业总产值实现2.02亿元,增长11%。全镇粮豆薯总产5.3万吨,粮食单产430公斤。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5.1万亩,占耕地面积的36%。日光温室发展到51栋,面积2.3万平方米,普通蔬菜大棚2500个,面积16.7万平方米,年产蔬菜2.44万吨以上。畜牧产值实现1.02亿元,比上年增长18%。20xx年向县内外输出劳动力9120人(次),创收3200万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xx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4500元,比上年增长5%;农民人均收入达3646元,比上年增长13%。实行村财镇管,严格履行财务审批手续,农村经济管理水平加强,20xx年化解债务180万元,没有发生新的债务,农民政策性负担为零。(二)基础设施逐步改善,生活环境不断优化在国家政策和省、市、县政府的大力支持,积极争取国家政策和项目,组织实施了林业生态建设、农网改造、人畜饮水改造、镇村道路建设、镇村环境整治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农村基础条件进一步改善。全镇村屯公路383公里,实现了村屯道路畅通;农村计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稳步推进;生态保护、农电网改造等公共服务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进步。科教文卫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迅速,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医疗救治和疾病预防控制机制。移动电话、计算机开始进入农户家庭,扩大了农户接受外界信息的能力和渠道,农村居民的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新的提高,农民自编自演开展文体活动,县镇组织的科技、文艺下乡活动,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三)科技教育加快发展,农民素质不断提高随着农村经济的稳步发展和农民收入的不断提高,逐年加大了对教育和科技的投入,中小学校舍、农业信息网络、电化教育设施建设发展较快。目前,全镇共有1所中学、18所小学,有3处晋升为省级标准学校,4处小学达到市级标准学校,12处小学实现了县级标准化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