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宏观经济分析.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X 页数:30 大小:290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pptx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中国得经济周期繁荣期:1982-1988年:GDP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1、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8%;1992-1994年:GDP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3、4%,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5、5%;2003-2005年:GDP年均复合增长率9、5%,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25、5%。中国得经济增长主要就是靠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来驱动得,经济得波动也与投资规模和出口直接相关,这就是在特定得工业化背景和对外开放条件下形成得,但就是这种资源消耗型和外向型得经济增长模式,受到资源、消费和国际环境得约束,使经济增长具有不可持续性。按照新古典增长模型,劳动和物质资本边际报酬出现递减时,如果没有技术进步(技术创新和知识扩散),则经济得衰退就是必然得。全要素生产力(TFP)就是对技术进步得测度,如产出增长率公式所示:世界银行得BertHofman(2005)认为,1994-2003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9%,其中劳动生产率得提高贡献了7、8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得提高来源于全要素生产率得提高和人均资本量得增加,其中人均资本量增加对GDP得增长贡献了5、1个百分点,全要素生产率得提高对GDP得增长只贡献了2、7个百分点。国内学者郭庆旺、贾俊雪(2005)认为,我国1979—2004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率为0、891%,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对我国1979—2004年间经济增长得平均贡献率较低仅为9、64%,而要素投入增长得平均贡献率高达90、54%。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及其对经济增长得贡献率较低,表明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赖于要素投入增长,就是一种典型得投入型增长方式。图22004-2008年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速度图42004-200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及其增长速度10从产业贡献度上看,工业对GDP得贡献度在1991年已超过农业,并一直占主要地位。从90年代以来,农业对GDP得贡献度较为稳定,工业得贡献度有缓慢下降趋势,而服务业则呈缓慢上升趋势,如图4。图62004-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涨跌幅度图82003-2007年能源消费总量及其增长速度中国、印度和巴西得比较图9三国实际人均GDP增长率:1950—2005年图10中国、印度和巴西得通货膨胀率(%):1950-2005年图11中国得贸易差额和引进外资(亿美元),1982-2005年图12印度得差额贸易和引进外资(亿美元),1975-2003年图13巴西得贸易差额和引进外资(亿美元),1975-2005年中国得宏观经济政策近几年财政运行一个十分引人注目得特征就是:年度收入增幅高,连续保持在20%以上,约为GDP增幅得2倍,财政收入占GDP得比重也一路走高,已从1995年得最低点(10、3%)回升到2006年得18、5%。中国财政政策面临得新问题在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有众多与民生密切相关得公共产品和公益服务亟待增加供给。如:实行义务教育全面免费、发展城镇住房基本保障制度,保护生态、治理污染等等任务,无不需要大量资金。中国为有效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按照国家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得要求走创新型国家之路。但就是当前我们仍然处于资金制约之下得科技投入相对不足状态。中国得社会保障体系还在逐步构建、健全得过程之中,还应适当充实战略性得社保基金,以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得支付高峰、填补转轨成本。我国国防和必要得重点建设,仍需可观得资金支持。图15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得搭配1979—1988年“双松”配合1989—1997年“双紧”得配合1998—2002年“双松”得配合2003年下半年“双稳健”配合2007年“紧缩与稳健”配合2008年底以来“双松”得配合中国宏观经济运行得外部环境(截止2009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