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韶华,勇担使命”主题实践报告.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不负韶华,勇担使命”主题实践报告.docx

“不负韶华,勇担使命”主题实践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不负韶华,勇担使命”主题实践报告“不负韶华,勇担使命”主题实践报告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并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2020年本身就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这本身就是一次理想信念教育的大实践。同时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重要部署,引导广大青年学生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学院结合社会需要和学生发展,开展了主题为“不负韶华,勇担使命”的主题实践活动。一、开展“青年大学习”主题实践活动,夯实思想之基1、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专题讲座为引导大学生自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学院面对全体学生举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系列专题讲座。讲座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坚持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发展史、意识形态斗争、中国梦的内涵、解读政府工作报告等方面入手,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学好用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为学生作了专题讲解。鼓励学生积极投身伟大时代、勇担伟大使命,推动大学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筑牢思想之基。2、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援鄂医疗队全体“90后”党员的回信精神和给参与“东方红一号”任务的老科学家的回信精神。3、开展“疫情下的思考”线上线下研讨会。二、开展“战疫有我”主题实践活动,强化使命担当1、返校复课前后,学院通过“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了“战疫有我”主题作品征集活动。目的是通过宣传疫情防控工作中涌现出的榜样典型和先进事迹,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性和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的强大力量。学生参与积极性极大,征集上来的作品有的反映医护人员、基层工作人员、志愿者等奋战在防控一线的广大干部群众的奉献精神和动人事迹,也有的反映学校师生们在疫情期间的工作和生活状况。他们通过视频、海报、征文、手工等形式,展现了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强大正能量。2、疫情期间,学院号召低风险区的学生在保障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在自己所在基层领导下开展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符合条件的学生积极响应,通过向居民们宣传防疫知识、参与基层防疫服务等方式贡献自己的力量,获得了一致肯定与赞赏。还有很多学生利用暑假时间继续投身到了社区卫生健康的宣传和教育活动中,展现了航院学子的责任担当。三、形成了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有效路径在近几年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工作实践中,学院逐步构建起“课堂-校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体系,并在各个环节形成了有效模式。1、课堂实践教育“五个一”模式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课堂主渠道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实践五个一”,即学生课堂实践活动可从五种表现形式中选择一种完成并展示成果:一次课堂演讲,一份主题手抄报,一篇经典阅读分享,一个专业结合作品,一个专题视频制作。在课堂上,思政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与要求,深入挖掘实践主题,设计并指导学生完成特色实践活动。课堂实践活动有效地改变了传统课堂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校园实践教育“三个一”模式校园实践教育通过党办、学工、团委、学生系部等协同开展。“校园实践三个一”,即学生需要从三种活动中选择一种完成并展示成果:一次志愿服务,参加一个学生社团,一次主题调查研究。在校园内,活动指导教师可以介入学生的整个在校生涯,且能最大限度整合校内资源,让学生在形式多样的校园实践活动中积极参与、自我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良好品质和高尚情操。3、社会实践教育“两个一”模式社会实践教育主要利用寒暑假完成,“社会实践两个一”,即从两种活动中选择一种完成并提交活动报告:一次“红色之旅”,一次社会服务。学生走出课堂和校园,深入各区域、行业,实地参与生产和生活,能使学生更紧密结合所学理论,以专业情况、社会热点问题及经济社会发展为研究对象,学生亲临其境、亲身体验,这样他们能更深刻理解和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所蕴涵的原理、观点、方法,促进自我反思,增强社会责任感。大学生是国家宝贵人才资源,大学生的思想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直接关系到现阶段和将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从根本上说,高校教育就是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即社会主义新人的系统工程,而这样的新人首先必须是具有科学而坚定的理想信念的人。理想信念不可能自发形成,只有通过科学系统、细致入微的教育,才能帮助人们形成和坚定理想信念。学院通过“教育-实践-认同”模式的构建,增强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培养其良好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情操和健康人格,坚定其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决心,让理想信念教育真正落到了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