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朱熹生平简介朱熹生平简介朱熹,字元晦,因谥号为“文”,故后世称其朱文公,宋朝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思想家以及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下面是编为大家整理的南宋理学家朱熹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朱熹生平简介诗人简介:朱熹(1130.9.15—1200.4.23),字元晦,又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谥文,世称朱文公。祖籍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省尤溪县)。宋朝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儒学集大成者,世尊称为朱子。朱熹是唯一非孔子亲传弟子而享祀孔庙,位列大成殿十二哲者中,受儒教祭祀。朱熹是“二程”(程颢、程颐)的三传弟子李侗的学生,与二程合称“程朱学派”。朱熹的理学思想对元、明、清三朝影响很大,成为三朝的官方哲学,是中国教育史上继孔子后的又一人。朱熹十九岁考中进士,曾任江西南康、福建漳州知府、浙东巡抚,做官清正有为,振举书院建设。官拜焕章阁侍制兼侍讲,为宋宁宗皇帝讲学。朱熹著述甚多,有《四书章句集注》《太极图说解》《通书解说》《周易读本》《楚辞集注》,后人辑有《朱子大全》《朱子集语象》等。其中《四书章句集注》成为钦定的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诗人成就:理学又称道学,是以研究儒家经典的义理为宗旨的学说,即所谓义理之学。在宋朝,学术上造诣最深、影响最大的是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其功绩为后世所称道,其思想被尊奉为官学,而其本身则与孔子圣人并提,称为“朱子“。朱熹撰《周易本义》列河洛、先天图于卷首,又与弟子蔡氏父子(蔡元定、蔡沉)编撰《易学启蒙》笃信和诠释河洛、先天之学,后世皆以此立言,阐发朱子的河洛先天思想。在元朝、明朝、清朝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更趋完备的意识形态。元朝皇庆二年(1313年)复科举,诏定以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为标准取士,朱学定为科场程式。明洪武二年(1369年),科举以朱熹等“传注为宗”。朱学遂成为巩固封建社会统治秩序的精神支柱。它强化了“三纲五常”,对后期封建社会的变革,起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朱熹的学说,也对后来明朝王阳明的心学有深刻的影响。王阳明的知行合一思想正是在朱熹哲学基础上的突破。人物评价:清康熙称朱熹:集大成而绪千百年绝传之学,开愚蒙而立亿万世一定之归。朱熹学生黄囗在(《朱子行状》):道之正统,待人而传……由孟子而后,周、程、张子继其绝,至先生而始著。南宋词人辛弃疾: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南宋词人陆游:某有捐百身起九原之心,有倾长河注东海之泪。路修齿耄,神往形留。公殁不亡,尚其来享。清初江藩:晦翁是宗孔嗣孟,集诸儒之大成者也。凤凰网(《理学大师:朱熹》):作为一位博学多识的大学问家,朱熹有很多方面值得后人学习。他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博览经史,治学严谨,著作宏富。他在训诂、考证、注释古籍,整理文献资料等方面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另外,他对天文、地理、律历等许多自然科学,也都进行过广泛的研究。他作为封建社会的一位官员,他在努力维护那个制度的同时,也能体察民情,反对横征暴敛与为富不仁者,敢于同贪官污吏和地方豪绅的不法行为作斗争。在地方官的任期内,朱熹也做了一些如赈济灾荒、鼓励生产等安定民生的有益工作,在封建社会的官员中,不失为一位正直有为的人。最后还应指出,朱熹还是中国教育史上的著名教育家之一。宋人黄震《黄氏日抄》云:晦庵为《集注》,复祖诂训,先明字义,使本文坦然易知,而后……发其指要。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李约瑟文集》):朱熹是一位深入观察各种自然现象的自然学家。清人全祖望(《宋元学案.晦翁学案》):致广大,尽精微,综罗百代矣。江西之学,浙东永嘉之学,非不岸然,而终不能讳其偏。英国现代生物学家李约瑟:①当我们进一步考察这一精心表达的自然体系时,我们不能不承认宋代哲学家所研究的概念和近代科学上所用的某些概念并无不同。②至少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这一点是不可能有疑问的。③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伴随而来的是纯粹科学和应用科学本身的各种活动的史无前例的繁盛。朱熹经典名言1、古之君子如抱美玉而深藏不市,后之人则以石为玉而又炫之也。——朱熹2、圣人所说底话,光明正大。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易九》底:同的。——朱熹3、知之愈明,则行之愈笃;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朱熹4、人光明磊落便是好人。出自:宋·朱熹《朱子语类》卷七十四光明磊落:胸怀坦荡,正大光明。——朱熹5、少年易学老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6、百学须先立志。——朱熹7、问佢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8、日省其身,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朱熹9、自修则人不得以非理相加。——朱熹10、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朱熹11、月盈则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