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15篇[精华]时光飞逝,时间在慢慢推演,又迎来了一个全新的起点,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计划了。那么我们该怎么去写计划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1为使教学工作有序进行,根据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教材分析本学期重点借助对必修3和必修4的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阅读教学上对学生的要求已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还新增了诗词、小说、戏剧等阅读单元;写作上则要求学生较好掌握议论文的写作。二、工作重点1、课堂实践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语文学习兴趣的培养。2、严格要求与悉心关怀相结合,加强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3、讲练考结合,加强常规工作的落实,并有阶段性检查小结。4、课内外阅读相结合,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空间,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三、具体措施1、以模块教学为“点”,以读写实践为“链”,拓展常规教学思路。语文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模块”,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编排,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因此,教师在使用新教材过程中,要注意教学模块的整体性、能力性以及读写结合的“系统性”,注意“阅读”与“写作”的交替式穿插教学,避免单一的直线式重复性教学。2、精讲“教读课”,指导“自读课”,形成探求式能力课型。每个模块精讲“教读课”,以“课”为例,举一反三,侧重能力的全程培养,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想,努力改变教师教学方式,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方式转变,以达“教,为了不教”之目的。“自读课”型必以学生自学为主,强调自学课型的内在特点和学法指导,不可将“自读”与“教读”两课型作简单化“一刀切”处理。3、重视文言文阅读能力培养,增强学生文化底蕴。新教材的文言文古典文化气息浓郁,但本学期的学习重点还是应放在积累文言知识,理解文章内容,增强学生文化功底之上。文言文模块教学,特别注意培养学生文言文阅读兴趣,并适当为其补充有关文言知识。4、读写结合,学以致用。用好教材这个例子,培养多种思维能力,总结写作方法,并充分利用我校有效资源——阅览室,加强阅读指导,培养自觉积累的意识和习惯,读写结合,本学期安排八次写作训练,着力于写作和表达能力的提高。四、教学进度安排必修三:第一单元1.5个周《林黛玉进贾府》3课时《祝福》3课时《老人与海》2课时第二单元2个周《蜀道难》2课时《杜甫诗三首》3课时《琵琶行》并序3课时《李商隐诗两首》2课时第三单元1.5个周《寡人之于国也》2课时《劝学》2课时《过秦论》3课时《师说》2课时第四单元1个周《动物游戏之谜》2课时《宇宙的边疆》2课时《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1课时表达交流1个周,新授课学习中穿插单元检测1个周,剩余时间进行期中模块检测复习。必修四:第一单元1.5个周《窦娥冤》2课时《雷雨》3课时《哈姆莱特》2课时第二单元2个周《柳永词两首》2课时《苏轼词两首》2课时《辛弃疾词两首》2课时《李清照词两首》2课时第三单元1个周《拿来主义》2课时《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2课时《短文三篇》2课时第四单元1.5个周《廉颇蔺相如列传》3课时《苏武传》2课时《张衡传》2课时表达交流1个周,新授课学习中穿插单元检测1个周,剩余时间进行期中模块检测复习。有理由相信,在学校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我们的努力下,我们林业学校高一三班语文一定能取得优异的成绩!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2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要求,暨第一学期的教学探索,我们的`教学目标继续定位为以下五个方面:(一)积累整合、(二)感受鉴赏、(三)思考领悟、(四)应用拓展、(五)发现创新,使学生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能力得以全面发展。高一所有的语文老师都是课改成员。所有成员都要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内容,探究其精神。充分利用每周的备课组活动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讨论每个单元的教学内容、操作程序、教学方法,做到活动主题明确,有中心发言人。语文课堂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帮助他们树立主体意识,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要,调整学习心态和策略,探寻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和途径。而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高一语文教学工作计划3本学期我和上学期一样仍然代高一年级414、415两个班的语文课。高一下学期是高中阶段比较关键的一个学期。1、从教材上来看。教材难度有了很大提升,阅读教学上文体更加丰富,诗歌、散文、小说和评论性作品以及文化散文都有涉及,对学生的要求也由一般的阅读理解上升到品味鉴赏。写作上则由记叙文的写作逐渐掌握文学短评、演讲稿等实用文体的写作,应对话题作文的能力。2、从学情上来看。第一学期学生刚由初中迈入高中,处于初高中衔接阶段,语文学习被动性还较强,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欠佳。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