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北京故宫的导游词范文北京故宫的导游词范文(通用20篇)北京故宫的导游词范文篇1亲爱的游客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北京故宫来,我叫张x荣,今天我将带大家一起流览故宫三大殿,希望你们在参观浏览中对故宫文化有更深的了解。故宫又叫紫禁城,修建于明朝永乐年间,占地面积72万平方米,是世界上建筑面积最大,保存最完美的宫殿建筑群。它有四座城门,分别是,南面午门、北面神武门、东面东华门、西面西华门。这进了太和门,就到故宫中心——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现在我们面前这座宏伟的建筑就是太和殿了。它是故宫中最大的建筑,高28米,面积2377平方米,俗称金銮殿。“太和”二字出自《周易》中的保和太合,而太和的观念是上古天人合一观念的延伸,强调了君臣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还有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和谐是当今中国最强音。太和殿后面是中和殿。这是一个弯子形方殿,殿顶把四道垂脊揽在一起,正中安放着一个大圆鎏金宝顶,轮廓非常优美。中和殿后面是保和殿,殿前广场是明清两代举行科举考试——殿试的地方。好了,我们游览完了故宫三大殿,这样宏伟壮丽的古建筑群,这样井然有序的布局,这样庄严肃穆,不能不令人惊叹。欢迎你们下次再来。北京故宫的导游词范文篇2各位游客:大家好!我叫陈铬欣,是大家的导游,大家可以叫我小陈。今天,我要带大家参观世界遗产——北京故宫。大家现在可以看到,那座耸立在台阶上的三层建筑物就是故宫。故宫,又称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故宫是世界是现存规模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为我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明永乐四年(公元1460年)开始建,历时十四年才完工。这故宫共有24位皇帝先后在此登基。历史很悠久,请细细观赏。无与伦比的古代建筑杰作紫禁城占地72万多平方米,共有宫殿9000多间,都是木结构、黄琉璃瓦顶、青白石底座,饰以金碧辉煌的彩画。这些宫殿是沿着一条南北向中轴线排列,并向两旁展开,南北取直,左右对称。怎么样,很了不起吧?我们接着看。故宫里最吸引人的建筑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它们都建筑在汉白玉砌成的8米高的台基上,远望犹如神话中的琼宫仙阙。跟大家说,游览故宫,一是欣赏丰富多彩的建筑艺术;二是观赏陈列于室内的珍贵的文物。故宫博物院藏有大量珍贵文物,据统计总共达1052653件之多,统称有文物100万件,占全国文物总数的1/6,其中有很多是绝无仅有的国宝。这就是我跟大家介绍的世界遗产——北京故宫了!北京故宫的导游词范文篇3下面我给你们介绍介绍故宫吧!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今天人们称它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朝皇帝朱棣征调无数能工巧匠,用了14年时间建成的宏伟建筑。故宫占地72万平方米,共有房屋9000多间,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宫殿沿着一条南北走向的中轴线排列,左右对称,布局严整。故宫外沿还有4个门,正门名午门、东门名东华门、西门名西华门、北门名神武门。外朝最引人注意的是三座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我也不细细介绍了,过一会儿你们可以自由游赏。绕过三大殿,我们到了故宫的后半部分,以乾清宫、交泰殿和坤宁宫为中心,东西两侧有东六宫和西六宫,主要是皇帝和后妃居住的地方。与外朝建筑的雄伟壮丽不同,内廷非常富有生活气息。其中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坤宁宫在明朝是皇后的寝宫。走完了坤宁宫,我们到了后面的御花园,这里是专供皇帝和后妃休息、游玩的场所,园内有高耸的松柏、珍贵的花木和玲珑别致山石。好了,我的介绍到这儿结束了,你们可以随意游赏,17:30分后从东门的东华门出来集合。请注意不要在园内乱扔垃圾、随意刻写,祝你们旅途愉快!北京故宫的导游词范文篇4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夏乐帆。今天,我带你们去的地方是北京故宫。北京故宫是明清两代皇家宫殿,旧称紫禁城,总面积约70平方千米。北京故宫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城外大约50米宽的护城河。让我们走进故宫游览吧。注意,不要破坏公物,也不要随处乱扔垃圾。走进故宫,那扇大红色的门与我们现在的门实在不一样。门上有许多金黄色的钉子,一共有九九八十一个。故宫里的门,钉子数量越多就越高贵。进了故宫,映入眼帘的是太和殿。太和殿也叫金銮殿,是举行大典礼的地方。大家看一看太和殿周边的墙壁,有许多龙头,雕刻得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这些龙头是用来排积水的,也就是现在的排水口。每当下雨时,就能看到“千龙吐珠”的壮观景象。太和殿前的三层汉白玉石阶非常显眼。石阶中间是刻着龙的玺彩画。玺彩画由一块大大的汉白玉调成的,长16米,宽3米,重大200吨,这就是“云龙石阶”。石阶上雕刻的九条凌空飞舞的巨龙,高高凸起,姿态不一,栩栩如生。巨龙身下是万朵云彩。殿旁,有两口满满的大缸,名叫太平缸,是用来灭火的。因为古时候,人们冬天时经常上山砍柴,在家烧火取暖,所以容易发生火灾。看,古时候的人们考虑得多么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