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致病疫霉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福建省致病疫霉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福建省致病疫霉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福建省致病疫霉群体遗传结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福建省致病疫霉群体遗传结构研究背景福建省是我国主要的食用农产品生产省份之一,也是水稻、杂粮等重要粮食作物的主要产区。然而,由于气候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福建省的植物病害问题一直存在,并且以致病疫霉为主要病原体之一而备受关注。疫霉属于真菌门,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和寄生性,在农业生产中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针对福建省疫霉病害的防控问题,需要对其遗传结构进行深入的研究,以便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疫霉病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研究内容本研究旨在通过对福建省致病疫霉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探讨该病原体的种群结构、遗传多样性、基因型构成等方面的问题,为有效预防和控制福建省疫霉病害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具体内容包括:1.福建省疫霉病原体的样品采集及DNA提取、PCR扩增等基本实验方法的建立。2.基于核基因与线粒体基因的序列变异分析方法,对福建省疫霉病原体进行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的研究。3.运用遗传标记和遗传多样性分析方法,研究福建省疫霉病原体的基因型构成和种群分布规律。4.结合形态分析和生物学特性分析,进一步探讨福建省疫霉病的发生机制及防控策略。意义及预期成果通过对福建省致病疫霉群体遗传结构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该病原体的遗传特征、演化历程、种群结构和分布规律等方面的问题,为疫霉病的预防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同时也具有参照和借鉴价值。预计可取得以下研究成果:1.建立福建省疫霉病原体的DNA提取、PCR扩增等基本实验方法,并构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病原体样品库。2.揭示福建省疫霉病原体的分布、遗传多样性和基因型构成等关键遗传特征,具有丰富的科学价值。3.探讨福建省疫霉病的发生机制及防控策略,为提高福建省农作物生产的质量和效益,提供实际指导作用。研究方法1.样品采集及DNA提取收集福建省不同地区及不同来源的疫霉病原体样品,采用CTAB法等有效方法提取样品总DNA。2.PCR扩增和基因测序利用PCR扩增技术和基因测序方法,建立毒霉菌核基因和线粒体基因的测序体系。3.遗传多样性和种群结构分析运用多个分子标记技术,包括AFLP、SSR、SNP等,对收集的样本进行基因型构成、种群结构、群体遗传多样性等方面的分析。4.形态分析和生物学特性分析收集一定数量的疫霉病原体标本,对不同群体的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根据其生物学特性,探讨疫霉病的发生机制和防治策略。预计进度2019年:样品收集和基本实验方法的建立2020年:分子标记和遗传多样性分析2021年:形态分析和生物学特性分析2022年:论文撰写和成果展示参考文献1.YinYetal.(2015)GeneticdiversityandpopulationstructureofPhytophthorainfestansinChina.FungalBiology.DOI:10.1016/j.funbio.2014.11.004.2.吴志宇,杨如芝,谢连昌,等,疫霉遗传多样性与进化的研究进展,中国农业科学,2013,46(8):1480-1488.3.彭晓河,董保峰,刘义忠等,疫霉种群遗传多样性与流行规律,植物保护学报,2002,29: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