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中容颜真几许.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2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镜中容颜真几许.doc

镜中容颜真几许.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镜中容颜真几许镜中容颜真几许镜子,人们用它照容颜,正衣冠。然而,同是照镜子,不同的人又心态各别,自我判定的标准不一,心存魔障生妍丑,镜中吾侬未必真。这种情形,在对照自我检查、批评中也时有发生。一种人英俊秀美,楚楚动人,爱照镜子。宋人写的《清异录》载,俊士王希默别无嗜好,“唯以对镜为娱”。因杜甫有句:“勋业频看镜”,他就为照镜专修了“策勋亭”。此公顾影自怜,如醉如痴。生活中,一些人工作有佳绩,但逢人就讲,逢会必说,大像王希默。自我检查与批评到了他那里,肯定变成令人肉麻的自我表扬。这王希默式的总是自我感觉良好的顽症,使他们远离辩证法,从无危机感,难有大作为。一种人面目姣好,却不幸长了雀斑。他们也爱照镜子。但用的不是毫发毕现的明镜,而是光亮度差的“昏镜”,只照出自己俏丽喜人的轮廓,模糊掉有碍观瞻的雀斑之类。有首《昏镜诗》云:“瑕疵既不见,妍态随意生,一日四五照,自言美倾城。”(唐·刘禹锡)一些人自我检查与批评也爱用“昏镜”:讲成绩津津乐道,细大不捐,添油加醋;对问题视而不见,或蜻蜓点水,一带而过。这“昏镜法”使他们把自我批评变成花架子,只喊不练,眼睁睁留下隐患,以致纰漏不断。一种人原本五官端正,可由于祸事破了相。他们举镜自照,每每长吁短叹,甚至迁怒于镜。三国魏将夏侯,打仗时“为流矢所中,伤左目”,留下残疾,人称“盲夏侯”,他很恼火;“每照镜恚怒,扑镜于地”。工作中,也有人像夏侯这样爱沉湎于往昔的辉煌,不愿看不饶人的现实。他们那里发生了某种事故,工作评估打了折扣,便迁怒于做具体工作的人,怨天怨地怨客观,作自我批评总也搔不到痒处,看不到自身的原因和责任。这种“恶影不将灯作伴,怒形常以镜为仇”的心态,使他们难以打开全新的工作局面。一种人虽然尊容令人不敢恭维,用的也非“昏镜”,但却暗于自知,因而从镜中看到的自我总是完美无缺。在元人杂剧《西游记》中,猪八戒就曾美滋滋地自夸道:“今日赴佳期去,对着月色,照着水影,是一表好人物!”今天,八戒的衣钵传人依然不少。他们工作差劲受了批评,并不自察自省,却怨对方“隔着门缝看西施,硬说里外不是人”,把他“看扁了”。对这种护短心理,古人曾感叹说:“举世何人肯自知?须逢精鉴定妍媸;若教嫫母临明镜,也道不劳红粉施。”显然,一个人不自察到了拒绝承认现实的地步,是难以通过自我批评改进工作的,必须击一猛掌,促其醒悟。一种人长得已经够好,身临明镜,却能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并且举一反三,严防骄满。战国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丽”,对镜时,屡问城北徐公是否比自己更美。他的妻、妾、客人都说他最美,“徐公比不了”。后来当面细看,他发现还是徐公更美,并悟出妻、妾、客人“私我”、“畏我”、“有求于我”,言出违心,讨好自己。他由此想到治国为政,如果只听赞美之声,便不能了解真情,对症下药。于是他向齐王进谏,下令奖励下面批评,改革朝政,使齐国得以强盛。生活中,许多赤诚有为、坦荡无私的共产党人,所持的正是这种防骄戒满的态度。工作再有成绩,他们也始终认定,成绩只是已有之果,少说不会化为乌有;缺点乃是潜伏之忧,不抓必然酿成后患。因而朝乾夕惕,时时自省,并总是鼓励下面批评,揭短报忧,以谋更上层楼。愿在“三讲”活动中具有上述前四种心态的人越来越少,具有后一种心态的人越来越多。------------最新【精品】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