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安全防护制度安全防护制度(通用11篇)在当今社会生活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相信很多朋友都对拟定制度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安全防护制度,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安全防护制度11、要做到安全用电,实验室的电路安装要规范化,电线不能裸露。对电气设备要经常检查。使用时不能用湿手接触电器。2、学生做实验时,实验设备和电路按要求连接好后,经老师检查无误,方可进行实验,用电结束后应拔掉连接电源的.插销。3、教育学生要遵守纪律,认真做好实验预习和严格按规程操作,发现异常现象要立即向老师报告。4、实验室要有良好的通风排气设施和防护用品,进行有毒气体产生的实验时,尽可能密封化,能回收的要回收,化学实验要特别加强安全操作,切实做到防毒、防爆炸。5、实验室安全设施要齐全,按要求配备防火、防盗设施。灭火器要定期检查,定期换药液。6、实验员每天在离开实验室前,要认真检查门窗水电,一切无误后,方可离开实验室。7、实验室里要设置急救药箱。以便初步处理临时发生的烧伤、烫伤、割伤等事故。安全防护制度21、处置火灾事故的组织:校园值班人员及消防安全员。2、报警程序:(1)迅速组织有关人员携带消防器具赶赴现场进行扑救。(2)根据火势如需报警立即就近用电话或手机报告消防中心(电话119),报告内容为:“某某学校发生火灾,请迅速前来扑救”,待对方放下电话后再挂机。(3)在向校区领导汇报的同时,派出人员到公路十字路口、校门口等待引导消防车辆。3、组织实施:(1)参加人员:在消防车到来之前,以学校班子成员为主,除组织疏散的老师外,其余人员(尤其是教师)均有义务参加扑救。(2)消防车到来之后,校内人员配合消防专业人员扑救或做好辅助工作。(3)使用器具:灭火器、水桶、脸盆、铁锨,水浸的棉被等。(4)各级领导要迅速组织人员逃生,原则是“先救人,后救物”。(5)无关人员要远离火场和校区内的固定消防栓,以便于消防车辆驶入。4、扑救方法:(1)扑救固体物品火灾,如木制品,棉织品等,可使用各类灭火器具。(2)扑救液体物品火灾,如汽油、柴油、食用油等,只能使用灭火器、沙土、浸湿的`棉被等,绝对不能用水扑救。5、注意事项:(1)火灾事故首要的一条是保护人员安全,现场教职工迅速组织学生从就近楼道疏散学生,转移到安全地带(其它楼层或操场),扑救要在确保人员不受伤害的前提下进行。(2)火灾第一发现人应查明原因,如是电源引起,应立即切断电源。(3)火灾后应掌握的原则是边救火,边报警。(4)人员在逃生时应掌握方法(略)。安全防护制度31、目的和适用范围本制度控制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保证全公司干部职工的生命和公司财产安全。2、人身防护用民种类公用部分:轻便接地线、绝缘挡板、绝缘榜、10-500千伏验电器、防静电均压服、绝缘手套等。个人部分:安全帽、安全腰带、安全腰绳、教扣、绝缘胶鞋、低压试电笔、差速器等国家有关规定中的其他安全防护用民。3、防护装备的购置各项目部在年初应根据公司拨给的安措费制定出购置计划。负责有关技术标准的质量合格的安全防护用品,并负责对产品许可证、使用说明书及厂家试验报告收集、保存、建档并报公司安全保卫处备案。4、防护装备的发放各项目部负责有关安全用品发放前的性能试验,并对安全用品的安全性能负责,方可下放使用。5、防护装备的试验和日常检查各项目部应根据《电力建设安全健康与环境管理工作规定》及安全施工设施的`有关规定及实际情况,建立安全施工设备使用管理制度。各单位安全部门负责本单位的安全设施的管理,做好安全防护装备的保管、发放、使用、检查、检验工作并建立管理台帐做好记录。对于安全防护装备要根据有关安全工作规程及规定进行试验、检查,对不合格用品及时进行更换。安全防护制度4一、定义1、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正常使用或佩戴的,用以保护自身安全和健康的物品称为劳动防护用品;如:劳动防护手套,防护鞋等。2、所使用的特殊防护器具称劳动防护用具;如:防毒面具等。二、管理职责1、安全管理部门参与全公司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标准的制订和修改,对劳动防护用品发放数量、质量及使用情况等进行监督检查。2、安全管理部门统一负责编制防护用品的采购计划。3、仓储部门负责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验收、保管,不合格的用品、用具拒绝入库。三、选用、保管与使用1、必须根据作业性质、条件(空气中的氧含量、毒物种类、浓度等)、劳动强度及国家有关技术标准,正确选择和采用合适的防护用品和器具。2、防护器具不准超出防护范围进行借用:(1)不准用过滤式面具代替隔离式面具。(2)严禁使用失效的防护器材;(3)严禁用防尘口罩(带换气阀)代替过滤式防毒面具。3、使用防护器具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知结构、性能,使用和维护保管方法。4、各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