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著名人物和代表作第一篇:著名人物和代表作1、著名人物和代表作陆机《文赋》刘勰《文心雕龙》钟嵘《诗品》王国维《人间词话》亚里士多德《诗学》2、什么是文学理论?文学理论是文艺学的三个分支之一,是研究文学的基本规律、基本概念、基本范畴的学科,是从理性上研究文学的基本概念,而不是对文学进行感性的认识,是对于文学的原理、范畴、和判断标准等问题的研究。隶属于“文艺学”3、文艺学的三个分支文学理论文学史文学批评三个分支的关系:文学史是归纳,整理文学发展脉络以及发展的前因后果的学科,其中涉及到作家、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等、文学批评是用理性的方式对文学作品、文学现象、文学思潮等做出判断评价进而进行细致的分析。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是具体的详实的文学资料,是文学学科的基本内容,为文艺理论提供切实的材料支持。文学理论对文学发展、创作、阅读进行总结,提出批评性质的意见,以利于文学更好的发展,总之三个学科相互促进、协调发展。4、文学四要素作品世界艺术家欣赏者5、“文本”(文学文本)“文本”也做“本文”,英文是text,而作品英文则是work,是英美新批评派创造并由于他们而流传开来的概念,其原意是原文、正文的意思,在新批评派那里则是指:由作者写成而尚未或有待读者阅读的单个文学作品。我们也在这个意义上使用这一术语和概念。它集中的反映了新批评的文学观和作品观,作品与作者无关、与读者无关,其意义和价值只在文本的织体内存在,是封闭的独立自足的,不依赖作者和读者的。后来由于接受美学的发展,文学作品逐渐变成了与文本对应又与之不同的概念,那就是经过读者再创造的文本才叫做文学作品,即work。6、英伽登的文本层次理论分为四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是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这属于文学文本的最基本层面;第二个层面,即意义单元,是由字音及其高一级语音组合所传达的意义组织,他是文学文本的核心层面;第三层是多重图示化面貌,是由意义单元所呈现的事物的大略图景,包含着若干“未定点”而有待于读者去具体化;第四个层面是再现的客体,即通过虚拟而生成的“世界”。这四个层次中的前三个层次都以建构再现的客体为目标,而再现的客体本身就不再构成什么了。因此,文学文本一般都具有以上这四个层面。7、我国古代的文本构成理论那就是认为文本是由言、意两个层面构成的。而古人对《周易》文本特殊构成的分解则可以为我们吸收以上西方文本构成理论的合理之处提出言简意赅的文本构成理论提供启示。《周易·系辞》曾提出“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和“圣人立象以尽意”的观点。三国时期的经学家王弼进一步理清了三者的关系:夫象者,出意者也。言者,明象者也。尽意莫若象,尽象莫若言。言生于象,故可寻言以观象;象生于意,故可寻象以观意。意以象尽,象以言著。8、形式美问题是由克莱夫·贝尔9、语言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语言首先是文学创作的手段与媒介,作家正是通过语言深情地感受万物和无限的生命,文学语言体现了作家独有的艺术感觉与文体风格,语言是文学的基本存在方式。是一套封闭的独立自足的符号体系,是人们交流的媒介。10文学语言的特征(1)、音乐性(音乐美)。音乐性可以独立存在,就是我们说的诗词格律,这是文学语言音乐性的最高表现。它们是各民族在长期的历史中对自己语言的物质方面探索、总结出的最和谐的组配和规律。它们自身就有独立的美感,是一种“有意味形式”。我国的近体诗、词、曲等的固定语音格式就是。它们形成了文学语言最感性的审美方面,也是文学意蕴的一个主要构成部分。如苏轼《江城子》(2)是修辞性、复义性,即截断字面意义,采用隐喻等方法,尽最大力量创造不同于字面意义的语词、语句的引申、隐喻意义,最大限度的增大语言字面意义和文学意义之间的张力,从而形成文学语言的复义性,也就是蕴蓄深厚而又余味深长,我们感叹的言有尽而意无穷。杜甫《江南逢李龟年》(3)语境方面,文学语言是内指性的,建构自身的内部世界普通语言,外指,指向现实世界。文学语言,内指,与外界现实的联系被切断了,自己构成一个内部世界。因此文学的一切不必符合现实的逻辑。因此“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些如果放在现实中是违背现实的逻辑的,但文学语言是向内指向自己的世界的,只要遵循它自己世界的逻辑就行了。(4)接触方面,文学语言是表现性的、表情的。人类语言符号的两种功能:指称功能和表现功能,日常生活侧重指称功能,文学侧重表现功能,文学语言中蕴含了作者丰富的知觉、情感、想象等心理体验,因此比普通的日常语言更具心理蕴含性。杜甫《春望》(5)语符方面,文学语言是陌生化的,是对语言符号本身的各个层面的扭曲。俄国形式主义所说的陌生化。我们对日常生活的各种事物感觉已经麻木了,无法引起审美感受,所以文学要故意运用一些新的语言去描写事物,给我们设置一些理解上的困难,阻拒我们的理解,从而使我们去认真品味它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