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屈原问天的赏析《天问》最初是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是除《离骚》之外的另一部代表作。“于《楚辞》中可推第一”的《天问》,以其无穷魅力,吸引着历代学者去索解与寻味。人们就其诞生背景、文辞意蕴、“一问到底”“颠倒错综”的表达方式,及其艺术评价等问题,陈说了诸多见解。如果说《离骚》是屈原遭受不公平待遇时发的牢骚,那么《天问》则是屈原的“十万个为什么”。先说题目:《天问》的天,颇有指一切法象的意味,与道家的“道”字,《易经》的“易”字,都是各家用以代表这些“法象”的名词。“天”在古人眼中,并非只是自然事物,更是一种被伦理化和精神气质化的存在。屈原的“问天”姿态,虽然有质疑的一面,却更像是通过“问天”来获得某些问题的答案,将一切问题归于“天”铺开的知识框架,也是对“天”存在敬畏感的表现。从篇首至“曜灵安藏”,这部分屈子问的是天,宇宙生成是万事万物的先决,这便成了屈原问难之始,其中从“遂古之初”至“何以识之”问的是天体的情况,“明明暗暗”四句讲宇宙阴阳变化的现象。第二小节自“圜则九重”到“曜灵安藏”则是对日月星辰提问:它们何以不会坠落?太阳每日要走多少路?月亮何以有阴晴圆缺?以及有关日月的一些传说的疑问。从“不任汩鸿”起问的地事,从禹治水过渡到“何气通焉”说的是古传说中关于地球的一些情况,而“日安不到”以下六句则就地球上所看到的日的现象发问。第三节从“焉有石林”到“乌焉解羽”一节多为二句一问,都是当时民间传说中的怪事。可以看出,屈原不仅仅是个伟大的诗人,说他是个伟大的哲学家也不算过誉,毕竟在那个年代能提出这么多问题,就说明他对宇宙是有着深入的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