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化学教学反思精选.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精选.docx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精选.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5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老师,我们的任务之一就是教学,教学的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在教学反思中,那么什么样的教学反思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三化学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初三化学教学反思1氧原子构成。⑥每个氧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的。⑦每个氢分子是由2个氢原子构成的。⑧反应物是水,生成物是氢气和氧气,反应需要的条件是通电。⑨2分子水在通电条件下反应生成2分子氢气和1分子氧气。⑩电解时产生的氢气体积是氧气体积的2倍。二、通过分析比较五个化学反应中哪一个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通电①加热高锰酸钾2KMn04====2K2MnO4+MnO2+O2↑②电解水2H2O====2H2↑+O2↑③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2Na2O2+2CO2====2Na2CO3+O2↑MnO2④加热氧化汞2HgO====2Hg+O2↑⑤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2H2O2====2H2O+O2↑学生发表意见:学生1:选取电解水。潜艇是在大海里航行,水资源广泛,潜艇里又可以发电。学生2:选取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分解。生成物为固体和液体,容易分离。学生3:选取在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利用了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循环再用,保护环境。没有学生选择加热高锰酸钾和加热氧化汞制取氧气。这大概学生已知其原因。学生讨论、分析,气氛热烈,分析细致,有独特的见解,收到较好的效果。最后从条件、药品、环保等多角度进行比较,选出合理答案:最适宜在潜艇里制氧气的方法是常温下使过氧化钠(Na2O2)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氧气。与其它方法相比,该方法的优点:常温下能进行反应,且利用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作反应物。初三化学教学反思220xx—20xx学年度,我担任高三化学教学工作。我所教的两个班一个是A班,一个是B班。在教学上要注意这两个班的差别,这一年的教学中有以下一些体会:一、高三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1、握好时间,即合理安排复习进度。避免随意性,造成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化学复习课时很紧张,更需统筹安排。第一学期结束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复习。第二学期复习有机和实验,并进行综合模拟训练。复习同时加进高三新课内容。2、控制好所选试题的难度和量。高三学生时间紧任务重。题量不宜过大,加重学生负担。根据学生程度,选取难度适中的题。我在复习时注意例题练习的选取,一个类型的题集中练习,要有梯度,学生掌握起来较容易。3、一定要坚持一原则,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复习不同于新授课,复习课主要得让学生动起来。因此,我在复习时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一些复习内容设置成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以问题带动学生,让学生觉得复习也具有挑战性,不是知识的简单重复。4、临近高考,加强应试指导。学生对理综考试非常不适应,所以在后期安排模拟训练,加强对学生的应试指导。二、成功之处注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训练,找到了通过问题带动复习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复习进度安排合理,复习节奏紧凑。题量选择合理。三、不足基础知识落实不够。试题选择还应再精一些。高三一年紧张有序的工作结束了,在这一年里,我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对高三的复习工作有所体会,希望在今后的工作中更上一层楼。初三化学教学反思3从20xx年以来我一直担任初三化学教学,而且一直以来我对教学工作也不敢懈怠,不断继续学习来深化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工作中,我努力深入研究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还参加各种教育教学培训来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经过多年的教学努力,我获取了一定的教学经验。以下是我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情况反思。教学就是教与学,两者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有教者就必然有学者。学生是被教的主体。因此,了解和分析学生情况,有针对地教对教学与否至关重要。最初接触教学的时候,我还不懂得了解学生对教学的重要性,只是专心研究书本,教材,想方设法令课堂生动,学生易接受。一方面,学生的学习基础参差不齐,教学过程中需要面面都尽量考虑到。另一方面,有的同学比较活跃,上课气氛积极,但中等生、差生占较大多数,尖子生相对较少。因此,讲得太深,没有照顾到整体,我备课时也没有注意到这点,因此教学效果不如。从此可以看出,了解及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对授课效果有直接影响。这就是教育学中提到的“备教法的同时要备学生”。这一理论在我的教学实践中得到了验证。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备学生,又要备教法。备课不充分或者备得不好,会严重影响课堂气氛和积极性,曾有一位前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我明白到备课的重要性,因此,每天我都花费大量的在备课之上,认认真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