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庐巢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邻家****mk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6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安徽省庐巢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安徽省庐巢六校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6月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19/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庐巢六校联盟高一段考地理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根据中国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18年年末全国总人口超过14亿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3.81‰,其中65周岁及以上为1.6658亿人,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1.9%。回答1—2题。中国人口问题比世界很多国家更复杂,其主要表现是()A.由于实行计划生育,年均净增人口减少,劳动力不足B.文化素质提高,生育率下降C.一方面人口基数大;另一方面人口老龄化严重D.民族众多,计划生育执行难度大2.下列说法被大多数学者认同的是()A.目前我国人口仍低于环境人口容量B.目前我国人口仍远低于人口合理容量C.目前我国应大大放宽计划生育的限制条件,缓解老龄化问题D.我国每年净增人口多主要因为自然增长率高2007年1月11日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发布了《国家人口发展战略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到2010年,中国人口总量控制在13.6亿;到2033年,中国人口总量将达到峰值15亿左右。据此回答3-4题。3.上图的四个点中,表示2033年的是()A.①B.②C.③D.④4.当前我国人口素质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综合国力竞争,已成为我国竞争力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主要影响因素。提高人口素质可以()A.缓解当前就业压力B.将人口数量转化为人力资源C.扩大耕地面积D.延缓人口老龄化的速度台湾许多男女偏爱兔宝宝,避开虎宝宝,更期待龙宝宝,这就是“虎兔龙现象”,因此台湾地区的出生率每12年便会周期性出现一种特殊的逆转变化。读台湾地区2010----2014年人口数据统计图,完成5-6题。据图可知,2010—2014年台湾地区的()A.人口出生率较高B.死亡率比出生率高C.自然增长率较高D.为现代型人口增长模式6.台湾地区下一波人口出生峰值期和低谷期可能出现在()A.2023年、2022年B.2024年、2025年C.2026年、2025年D.2024年、2022年读我国部分省区人口承载系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90年代人口流动示意图,完成7-9题。7.下列四省区中,人口负担最轻的是()A.广东B.海南C.四川D.广西8.造成图示地区大规模人口流动的主要原因是()①逆城市化的表现②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③大城市高技术人才短缺④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的出现②③B.①②C.②④D.③④9.当前影响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因素是()A.自然灾害B.经济因素C.人口政策D.宗教信仰某条城市地铁线穿越大河,途经的主要客流集散地。下图示意该地铁线各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据此完成10-11题。10.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A.站点的用地面积B.周边的人流量C.站点的信息化水平D.周边的环境质量11.根据所处区位和地铁站点综合服务等级,推测甲、乙、丙站点沿线区域为()A.中心商务区B.森林公园C.大型住宅区D.产业园区读闽南地区的聚落图,回答12~13题。城市等级体系从大到小依次是()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④③②①13.古雷的居民在寻求下列几组不同的服务时,合理的城市选择是()A.到东山购买鱼虾等副食品B.到漳州购买彩电、冰箱等生活用品C.到厦门看疑难重病,购买高档商品D.到泉州去上小学如图示意我国中西部某地区的地租等值线分布,①②③三地分别为三个城市的商业中心且地租相等,相邻等地租线的差值相等。读图回答14~15题。14.当N点地租等于M点地租时,H点地租可能()A.小于E点地租B.等于E点地租C.大于F点地租D.等于F点地租15.从地租变化的一般规律看,G地最可能是()A.住宅区B.农业用地C.交通用地D.工业区图1、图2分别表示H市人口密度和城区在15年间的变化。读图回答16~17题。16.结合图1中信息推断,该市人口状况发生的变化是()A.西北部人口增加的数量最多B.全市人口密度增加C.市中心的人口密度有所降低D.东部人口增长较慢17.结合图2中信息推断,该城市空间结构发生的变化是()A.商业区的分布更加集中B.新工业区向老工业区集聚C.住宅区向滨湖地区聚集D.中部、南部路网密度增大如图表示某市2003~2013年土地利用面积变化情况。读图完成18~19题。据图推测,2003~2013年该市()A.城市扩张,耕地面积不断减少B.围湖造田,水域面积不断减少C.水土流失,未利用地面积持续增加D.退耕还林,林地面积持续增加19.该市建设用地的变化可能导致()A.地表径流下渗量增加B.居民平均通勤距离缩短C.城市“热岛”效应增强D.生物多样性增加随着城市化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