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工匠人物事【精编】.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大国工匠人物事【精编】.docx

大国工匠人物事【精编】.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7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国工匠人物事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5篇(热门)在平平淡淡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事迹了吧,根据范围的不同,事迹可分为集体事迹和个人事迹。什么样的事迹才是规范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国工匠人物事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大国工匠人物事迹1周东红,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经周东红手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30年来,周东红始终保持着成品率100%的`纪录,他加工的纸也成为韩美林、刘大为等著名画家及国家画院的“御用画纸”。管延安,港珠澳大桥钳工。管延安每次工作都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1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大国工匠人物事迹2阳光刚刚从海平面升起,还没来得及打招呼,陈兆海就整装待发,来到了单位,这是他忙碌的起点,穿上工作服,开个小短会,制定好详细的计划,时间差不多就出发工作了。工作内容就是测量,对于你我而言测量特别的枯燥无聊,而陈兆海却与测量仪器为伴,在测绘的路上坚守了26年,不断地刷新行业记录。这26年里,陈兆海参加了很多大型工程,如国内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20xx年,陈兆海带领测量团队承担了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基床抛石检验的重任,检验要求标高精度控制在20厘米内。当时的海况十分恶劣,水域深30米,每秒流速1米,高端仪器根本无法工作,精确到20厘米内显然不行。既要满足水下的抛石精度,又要满足施工进度的要求,大家都认为不可能了。而陈兆海在这种关键时刻想到了“打水砣”的方法。即便有了办法,但水况过于恶劣,工作依然难以进行。有办法总比没办法好,陈兆海接受了挑战。为了应付水况问题,他每天都要往海里扔30多斤的铁疙瘩。几个月以来,他每天都要扔上成百上千次。一年的时间里,陈兆海靠人工的办法,将沉箱水下基床标高度控制在了厘米级的.奇迹。在日常工作里,陈兆海也很用心。他带着徒弟东奔西走,在各种各样的地方测量工作,工作时常常提醒徒弟测量要用心,细致。在用餐时也经常提醒徒弟“吃多少拿多少,教导我们要节约粮食。”干好测量,要细致入微。徒弟成手多年,陈兆海还是不忘帮忙查看数据,确保万无一失。即便在这个行业二十多年,陈兆海也没有停止过学习。他每天工作完都会拿起专业书籍记笔记,陈兆海常说,人能够将自己钟爱的事情作为一生的职业是一种幸运,更是一种幸福。他一年到头奔波在公司项目的施工第一线,第一时间帮助项目解决存在的测量问题,为公司高质量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忙碌地工作下,他始终没有时间和家人相处,一次,久未归家的他去幼儿园接儿子放学,看着儿子蹦蹦跳跳朝园门口走来,站在他身边东张西望,却不来牵他的手。“儿子已经认不出我了。”在那一瞬间,陈兆海眼圈红了。陈兆海给社会带来了很多,始终奋斗在生产一线。但他也是普通人,他没有耀眼的文凭,在平凡的岗位上工作。而他追求得不是加薪,而是职业技能的完美与极致,最终才脱颖而出,成为大国工匠。大国工匠人物事迹3徐立平是航天科技特级技师,自1987年参加工作以来,30余年一直从事固体火箭发动机药面整形工作,该工序是固体火箭发动机生产过程中最危险的工序之一,被喻为是“雕刻火药”。多年来,他承担的战略导弹、战术导弹、载人航天、固体运载等国家重大专项武器装备生产,次次不辱使命。安全精准操作,工艺要求0。5毫米的整形误差,他却始终控制在0。2毫米内。在重点型号研制生产中,他经常被指定为唯一操作者,在高危险、高精度、进度紧等严苛的生产条件下,经他整形的产品型面均一次合格,尺寸从无超差。多年来,他先后数十次参与发动机缺陷修补型号攻关,并创新实现了真空灌浆、加压注射等修补工艺。在某重点战略导弹发动机脱粘原因分析中,他凭借扎实的`技能和超人的勇气,钻入发动机腔、精准定位并对缺陷部位完成挖药、修补,修补后的发动机最终成功试车,保障了国家重点战略导弹研制计划顺利进行,为国家挽回数百万元的损失。为解决手工面对面操作带来的安全隐患,徐立平带领班组开展机械整形技术攻关,推动实现了包括“神舟”系列在内的20余种发动机远距离数控整形,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大国工匠人物事迹4有这样一个岗位,要为火箭发动机里危险的火药做整形。在这个危险岗位上,坚持三十年不失误不出次品,需要怎样的力量和勇气。今天的时代先锋,我们来认识这样一位天天和火药打交道的人:徐立平。这是我国最大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是未来中国运载火箭的心脏。而要保证飞行精度,一道特殊的工艺必不可少。固体发动机里装满了橡胶一样的燃料,徐立平的'工作就是用刀具为燃料整形。经徐立平之手雕刻出的火药药面误差不超过0。2毫米。但更大的挑战来自于燃料的危险性。几克的燃料就能剧烈燃烧,而徐立平却要近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