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长学制”培养模式研究——以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44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长学制”培养模式研究——以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pdf

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长学制”培养模式研究——以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7期江苏科技信息No.72024年4月JiangsuScienceandTechnologyInformationApril,2024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长学制”培养模式研究———以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为例何琪,应泽光,张学俊(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浙江舟山316021)摘要: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产教融合在职业教育改革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中职、高职院校、行业企业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配合衔接问题也日渐突出。文章阐述了建立“五年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开展产教融合,有助于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充分发挥各方作用,提高职业教育发展质量,从而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使学生能够更快融入企业。关键词:职业教育;产教融合;人才培养;中高职一体化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0引言西方国家被纳入新公共管理改革进程。通过在高等2020年9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了《职业教育教育中引入并不断改善市场机制与政府治理方式,不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020—2023年)》,提出要强化中断优化教育资源的结构与配置,进而提升人才培养效职教育的基础性作用,巩固专科高职教育的主体地率和质量。美国利用《职业教育法》等法案保障职业位,深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2021年10教育的规范发展,并利用社区学院、成果导向教育等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模式培养职业技术技能人才。德国大力推行校企结展的意见》,提出要强化职业教育类型特色,完善产教合的“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职业学校和实训企业融合办学体制,创新校企合作办学机制,深化教育教对学生进行联合培养,培训内容由政府和实训单位根[1]。2022年4月,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颁学改革据市场需求联合制定和更新,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理论布,指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职教办学的基本模式知识的基础上掌握最新的职业技能[3]。和关键[2]。中等职业教育不再是直接培养中等职业近年来,广东省轻工业技师学院和广东3所技师技术人才,而是为高等职业教育培养打下基础。至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贵州、山东等地相继印发了此,贯穿式类型化的职业教育进入有法可依的新阶高职与中职合作融通发展的实施方案。这一系列举段,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成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措破除了职业、技工院校的界限,通过统筹开展中高有力保障。本文针对目前高等职业院校和中等职业职招生、学籍学历管理、职业技能大赛等方式,开展高院校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的实际情况,结合产教融职与中职、技师教育职技融通教育试点。江苏部分高合、校企合作大背景的研究,以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职院校和中职学校建立产教融合衔接贯通人才培养术学院港口机械及智能控制专业和宁波港口工业学体系,虽然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了贯通衔接,但在校的省高水平专业港口机械与维修为例,探索建立“五年长学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接企业开展产教融学制上还是需要进行两个阶段的学习。1.2中高职人才培养与企业行业衔接现状分析合,提升学生职业技能水平,为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前,中职、高职院校和企业三者分别有其各自提供参考经验。1产教融合视域下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培养模的管理部门和发展目标。一方面行业企业在中高职;另一方面中高职院式的探索背景人才培养衔接中的参与度不够[4]1.1国内外产教融合职教模式概况校之间的沟通也有所欠缺,中高职的衔接主要体现在从20世纪80年代起,“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在学制、升学渠道上,在专业建设、课程体系、教学管理基金项目: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2022至2024年度教育科学研究课题;项目名称:产教融合视域下交通类专业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以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为例;项目编号:JT2022YB007。作者简介:何琪(1980—),男,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高职一体化教育研究。—106—第7期No.72024年4月江苏科技信息·科教研究April,2024与评价上的衔接仅仅是“点到为止”,不够畅通[5]。和教学内容,重新构建贯穿式课程体系,如图1所示。因此,中职、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衔接上存在一些问题。(1)中高职人才培养目标不够统一明确[6]。当前,中职、高职以及行业企业之间缺乏统一的协作与规划,在人才培养上的自主性较大。这种分散的管理模式使中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设定和行业企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差异。由于高职学生来自不同地区的众多中职学校,而这些中职学校的培养目标又图1中高职一体化“长学制”课程体系架构各不相同,进一步加剧了中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的2.4研究构建中高职贯通的实践教学体系偏差。针对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实践教学问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