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13 大小:1.3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pdf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指导》1、杯子变热了●实验名称:热传递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实验材料:铜棒(铁丝)、支架、火柴、凡士林、酒精灯;烧杯、热水。实验过程:将铜棒固定在支架上,在火柴头上抹上少许凡士林,依次等距离粘在铜棒上。用酒精灯加热铜棒一端,观察有什么现象。注意:火柴依次等距离粘在铜棒上。讲解酒精灯的用法,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实验现象:1、火柴由被加热的一端向另一端逐渐掉下来。实验结论:1、热可以沿着铜棒传递,从温度高的一端传向温度低的一端。实验原理:只要物体之间或同一物体的不同部分之间存在温度差,就会有热传递现象发生,并且将一直继续到温度相同的时候为止。2、水变热了●实验名称:水的热对流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热可以沿着物体,从温度高的部分传到温度低的部分。实验材料:三角架、烧杯、木屑、火柴、石棉网、酒精灯实验过程:1、在三角架上垫上石棉网,把装有冷水和木屑的烧杯放在上面。2、然后点燃酒精灯给水加热,注意观察水中木屑的变化。3、画出木屑在水中运动的路线。注意:1.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加热时要使用石棉网,防止烧裂烧杯。实验现象:在加热过程中,有的锯末循环运动,有的锯末一会上升,一会下降。实验结论:加热烧杯的底部,水受热会变轻上升,周围较冷的水会留过来补充,然后又被加热上升……冷水热水相对流动,使整杯水逐渐变热。实验原理:液体或气体中较热部分和较冷部分之间会通过循环流动使温度趋于均匀。对流是液体和气体中热传递的特有方式,对流可分自然对流和强迫对流两种,本课研究的自然对流是由于温度不均匀而引起的。3、谁热得快●实验名称:不同颜色物体吸热能力对比实验实验目的:认识不同颜色的物体吸收太阳光的能力不同实验材料:硬泡沫塑料两块、温度计两支、黑纸、白纸实验过程:1、观察两支温度计显示的初始温度是否一样(必须一样)。2、在两块泡沫塑料上各挖一条槽,槽内分别放入一支温度计;在一块泡沫上覆盖黑纸,在另一块泡沫上覆盖白纸;将两块泡沫塑料放在阳光下。3、过一会,观察两支温度计的读数。注意事项:由于是对比实验,实验中只有覆盖的纸可以不一样,其他条件如温度计的型号、放在阳光下的时间、泡沫熟料等条件必须都一样。实验现象:盖黑纸的泡沫塑料槽内的温度计读数高。实验结论:黑(深)色物体比白(浅)色物体吸收的辐射热多。实验原理:热的辐射与颜色的深浅有关。科学家研究的结果表明:颜色越深,吸收或散发辐射热的能力越强;颜色越浅,吸收或散发辐射热的能力越弱。4、它们会生热吗●实验名称:不同物体是否会生热实验实验目的:将温度计包裹之前的温度与包裹过程中的温度进行对比,通过实验说明棉花、毛皮等物体本身不会生热。实验材料:温度计、秒表,棉花(毛皮、手套、棉帽或者皮帽等)实验过程:1、用手轻轻拿起温度计,记录下温度计的初始温度,注意手不要接触温度计的液泡。2、将选择的材料包裹在温度计的液泡上面,然后将温度计平放在桌面上,注意不要乱动温度计。3、随时观察包有材料的温度计的温度变化,并记录。4、将记录的数据进行比较,得出结论。注意:1、操作的同学不准用手触摸温度计的液泡,不准长时间的揉捏包裹物,不准长时间的靠近温度计呼吸,以免影响实验的效果。2、观察温度计的同学要听从看表同学的指挥,随时注意温度计的温度。3、记录的同学要在实验开始之前,根据你们的方案填写好试验单的前两项,并注意听从观察同学的指挥,随时做好实验单的记录。4、实验完毕后,小组内要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得出小组的实验结论。实验现象:包有物体的温度计的温度不随时间的推移而发生改变。实验结论:棉花、毛皮等物体本身不会生热。5、温度计的秘密●实验名称:液体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目的:认识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材料:平底烧瓶、细玻璃管、橡皮塞、染色酒精、烧杯、热水、画有刻度的白纸板、纸胶带实验过程:1、在烧瓶内灌满酒精,用插有细玻璃管的橡皮塞把瓶口塞紧,液面就升到玻璃管内。再将白纸板粘贴在玻璃管上,刻度面向读数学生。2、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观察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变化情况。3、将烧瓶取出,观察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变化情况。实验现象:将烧瓶放进烧杯并向烧杯内倒入适量的热水,可明显看出玻璃管内酒精的液面不断升高。将烧瓶取出,随着瓶内酒精慢慢冷却,其液面又逐渐降低。注意:1、酒精应以红墨水染红。2、胶塞要塞紧瓶口。3、注意倒水防止烫着。4、倒入的热水温度不宜过高,防止酒精沸腾。实验结论:液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实验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