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2年广东莲花山的导游词2022年广东莲花山的导游词(精选10篇)2022年广东莲花山的导游词篇1莲花山是珠江三角洲的一座名山,位于珠江口狮子洋畔。20xx年3月,莲花山被广州市政府评为“新世纪羊城八景之莲峰观海”,名噪一时,其中的观音圣境规模雄伟是目前箔金观音铜立像的世界之最。莲花山原本是一座采石场,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百多年的西汉时期,而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莲花塔和清朝康熙年间的莲花城,更使得这种历史沉淀感熠熠生辉。在莲花山你不仅能够领略到青山绿水的自然风光,还能够尽享出行的欢愉与闲适,无论是生机勃勃的水上乐园,还是河岸边的烧烤与露营,都会使人有乐不思蜀之感。近年来,莲花山风景区又新建了莲花山望海观音、度假村、莲花楼餐厅、商场等旅游服务设施,成为了是广东省重点风景名胜区。2022年广东莲花山的导游词篇2各位游客:你们好,欢迎你们来到广州旅游,我是你们的导游。番禺莲花山是广东省重点风景名胜区,位于番禺市东部珠江口狮子河畔。莲花山由48座红色砂岩低山组成,海拔最高为108米,占地2.54平方公里。其中有座麒麟峰,因峰顶上有一块酷似莲花的岩石,所以后人把这座山称为莲花山。莲花山在古时候是一个石矿场,经几百年的采矿,莲花山上或悬崖峭壁,或奇岩异洞,或嵯峨幽邃,或雄伟挺拔,形成了天然与人工相结合的独特景观,堪称岭南一秀。主要景点有:宽敞而酷似莲花瓣的莲花石;气势轩昂的燕子岩;洞内怪石遍布的八仙岩;凌空壮观、酷似人工石林的飞鹰岩以及落莲洞天、三棕叠嶂、南天门、云梯、石廊、石峰、无底洞、白莲池、观音岩、神仙桥等。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年(公元1620xx年)的莲花塔,则是莲花塔景区的代表。莲花塔又名文昌塔,该塔由于雄踞在珠江入口处,是给往来的船只测定方位和指点航向的坐标,故有"省会华表"的美誉。莲花塔是八角形的楼阁式砖塔,高50米,外观9层,内分11层,红色的墙,绿色的琉璃瓦,八角攒尖顶。游人登塔远眺,可饱览浩瀚壮丽的珠江景色,观晨曦夕阳、潮起潮落的。始建于清代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的莲花城,面积约1万平方米。原为清政府在珠江口设防之用。历史的沧桑点点凝结在古意十足的城池之间,令人回首百余年前的那段往事;莲花山有"广东长城"之称,是重要的军事要地。鸦片战争时,林则徐率兵在城内驻防,设立了防止英军入侵的第二道防线。现在的莲花山兴建了一座仿清兵营,游人在这里可以体会清代兵营的况味,追忆鸦片战争时期的历历往事。观音胜境之内,莲花朵朵,"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再配以金身的望海观音像,果然气魄非凡,令人如入"净土",顿生敬畏之感。南越王劈山取石秦末汉初,赵佗在岭南割据称王,派人找寻适合建造宫殿的建筑材料。南越国人在狮子洋畔惊喜地发现这一片连绵千米的红色砂岩,它质地坚硬、均匀,密度高,色泽鲜艳,是建造气势恢弘的宫殿的最佳选择。自此,一场开山劈石的人与自然之战拉开序幕。至今,我们看到那高几十米、与地面垂直的赤壁丹崖,依然无法想象它是如何在一凿一锤中诞生。从莲花山南的莲花岩起,折而向北伸延,偏东至莲花山渔港地基,形成一条南北长约1500米、东西宽50~200米、开采深度30~40米的采石带,开采面积达33万平方米,大约一共取石料300多万立方米。当时,莲花山不与陆地相接,只是南海中的一个孤岛。南越人去采石,必须航海。自古善作舟的南越人,当时造船技术已经很高,采石后,他们行海道抵达当时广州江岸,将石运至南越国宫署。除了南越国宫署,1983年广州象岗山发现的南越王墓,经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新技术研究室鉴定,其建筑墓室所用的石料,与莲花山的砂岩石相似,两者的石质组织、硬度等完全相同,可以基本确定,该墓石材主要采自莲花山。暴利驱动采石兴盛"莲花山古采石场应是国家所为,因为需要很大财力、人力和技术手段才能办得到,并且是在一个相对集中的时期内采石的。这里采石历史之古老、开采之规范、技术工艺之高超、规模之宏大、遗留面之美观,在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都具有典型意义。"刘金山说。西汉以后,莲花山的采石,在宋代至明末清初之间,继续进行着。当时,红色砂岩是使用得最广泛的建筑石料,用于城基、官衙、祠堂、寺庙、民宅等建筑。屈大均所著的《广东新语》中写道,当时一些"亡命奸徒",在莲花山"蜂屯蚁聚",凿石纲利,牟取暴利,"岁致金以十万计",可见当时在利益驱动下,莲花山的采石业进行得如火如荼。根据番禺博物馆提供的资料显示,宋、明之间,在莲花山的大量采石工,聚居于"石墟",即今天石楼镇田步头一带。几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亭台楼阁湮没在历史的尘烟中。遗留至今的古城墙却见证了这段兴盛历史。广州越华路发现的宋代城基遗址,其城基的红砂岩石块,石料规格与莲花山开采的相似,有的城砖侧印有"番禺县"三字。明代洪武十三年,即1380年,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旧城,修葺了120xx多米长、6米多高的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