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传播学学习教案.pptx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PPTX 页数:132 大小:3.7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复旦传播学学习教案.pptx

复旦传播学学习教案.ppt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22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传播(chuánbō)的定义中国古代关于(guānyú)传播的说法三传播学的学科(xuékē)特点第二节传播学的研究(yánjiū)体系6、传播学与新闻学:新闻学是报刊时代的产物,偏重于业务或“术”的研究,传播学是电子新闻时代的产物,偏重于理论或“学”的研究。新闻学以报学为基础,侧重于微观、局部和单向研究;传播学以新兴学科(如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为基础,偏重于宏观、整体和双向研究。新闻学是具体科学的研究,对传播学有提供材料(cáiliào)、充实内容的作用;传播学是一般科学的研究,对新闻学研究的内容和方法有规范、指导的作用。7、传播学与历史学8、传播学与地理学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kuànɡjià)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传播对象(duìxiàng)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huígù)与展望传播学奠基人之一:库尔特.卢因二、传播学的完善(wánshàn)者威尔伯·斯拉姆人类传播(chuánbō)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谷腾堡的印刷厂三传播学的学科(xuékē)特点二、传播学的知识层次按照知识的构成或抽绎层次,传播学可分为理论传播学、历史(lìshǐ)传播学、实用传播学、边缘传播学。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1、传播科学论;2、传播过程论;3、传播主体论;4、传播客体论;5、传播载体论;6、传播对象论;7、传播方法论;8传播环境论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huígù)和展望2)K·卢因(1890-1949)。美籍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卢因在主要研究领域是群体传播的渠道,他的一个重要贡献是提出了“把关人”概念,卢因本人对传播系统中的“把关”问题进行过理论化尝试,后来他的学生将“把关”理论广泛应用于新闻的筛选加工过程研究。3)C·I·霍夫兰(1912-1961)。美国实验心理学家。霍夫兰最早把心理实验法引入传播学研究领域,他主要关心传播的说服效果,即传播引起的态度改变问题。从二次大战期间到60年代初,霍夫兰从信源的可信性,传播技法和受众(shòuzhònɡ)属性等方面影响说服效果的因素进行了大量实验考察,揭示了传播效果形成的复杂性和条件性。传播学奠基人简介(jiǎnjiè)4)P·F·拉扎斯菲尔德(1901-1976):美国传播学家。他最早将社会调查法系统地应用于受众研究,他和卡兹以“人民的选择”(1948)为题发表的伊里研究调查报告时传播学研究史上的一个里程碑,该书提出了“先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等著名的理论观点。拉扎斯菲尔德是传播学经验(jīngyàn)学派的创始人。传播学奠基人简介(jiǎnjiè)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四传播(chuánbō)与信息五传播学的研究(yánjiū)对象重要(zhòngyào)概念第一章传播学的回顾(huígù)与展望一、传播学的奠基人及创立者二传播学的主要(zhǔyào)学派三、传播学在中国(zhōnɡɡuó)的发展第三节传播学的现状(xiànzhuàng)和趋势第二章传播(chuánbō)三、主动性和创造性四、协同性和互动性五、永恒性和历史性第三节传播的分类一、内向(nèixiànɡ)传播二、人际传播三、组织传播四、大众传播五、跨国传播第四节传播(chuánbō)的革命第五节传播(chuánbō)的模式拉斯韦尔五个W模式(móshì)香农-韦弗数学(shùxué)模式丹斯螺旋(luóxuán)模式奥古斯德-施拉姆模式(móshì)德弗勒传播(chuánbō)与反馈模式格伯纳传播(chuánbō)总模式施拉姆大众传播(dàzhònɡchuánbō)模式四、传播模式的运用(yùnyòng)及原则第六节传播的功能一、传播功能的来源与阐释二、传播的个人功能三、传播的组织功能1、告知功能;2、表达功能;3、解释功能;4、指导功能四、社会的功能1、政治功能;2、经济功能;3、教育功能;4、文化(wénhuà)功能第七章传播的原则一、制定传播原则的客观依据二、必须遵循的传播原则第三章传播者第二节媒介(méijiè)组织四、守门(shǒumén)人和守门(shǒumén)理论第三节、传播(chuánbō)制度研究第四章传播(chuánbō)与信息索绪尔把符号定义为一种能指与所指、载体与意义(yìyì)的双重实体,而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则以被称之为语言系统的规则系统为基础。皮尔斯认为,符号是一个代表者,其中涉及一种三项关系:代表者、它的对象、它的解释。“能指”指语言的声音形象,“所指”指语言所反映的事物的概念。比如英语的“tree”这个单词,它的发音就是它的“能指”,而“树”的概念就是“所指”。二、信息与讯息(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