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第八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消化系统的主要功能对摄入的食物进行消化和吸收,为机体的新城代谢提供所需的物质和能量来源。第一节消化系统的组成和结构第二节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第三节口腔内消化第四节胃内消化第五节小肠内消化第六节大肠的功能第七节吸收第一节消化系统结构与功能一、消化道(一)消化道的解剖学构造(二)消化道的组织学构造二、消化腺(一)肝(二)胰三、腹膜一、消化道(一)消化道的解剖学构造1.口腔2.咽3.食管4.胃5.小肠6.大肠(二)消化道的组织学构造1.黏膜层2.黏膜下层3.肌层4.外层1.口腔口腔口腔是消化道的起始部,以骨性口腔为基础,表面覆以粘膜上皮和固有层,无粘膜肌层。整个口腔被上、下牙弓(包括牙槽突、牙龈和牙列)分隔为前后两部,前部为口腔前庭,后部位固有口腔。上、下牙列咬合时,两部可通过两侧第三磨牙后方的间隙相通,在牙关紧闭时可经此间隙插管或注入营养物质。口腔内有牙和舌,三对唾液腺开口于口腔黏膜表面。(1)口唇:上唇外面正中的纵行浅沟称为人中,急救时常在此处针刺。(2)颊:颊肌为表情肌、(3)腭:腭构成口腔的顶壁,包括硬腭(前2/3)和软腭(后1/3)两部分。软腭后缘中央有一乳头样突起叫腭垂。牙嵌于上、下颌骨的牙槽内,是人体最坚硬的器官,弓状排列成上、下牙弓。主要功能:咀嚼食物辅助发音牙的构造牙腔或髓腔:牙内部的空腔(牙根管与牙冠腔)人的一生中先后有两组牙萌生乳牙:第一次萌出的牙,一般出生后6个月开始长出,约3岁出齐,6~7岁开始脱落。恒牙:第二次萌出的牙,6~7岁开始长出第一磨牙,13~14岁出齐并替换恒牙。只有第三磨牙一般在17~25岁或更晚长出,称智牙,也有终生不萌出智牙者。(5)舌2.咽3.食管4.胃(stomach)胃的4部5.小肠(1)十二指肠依形态分为上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上部是十二指肠溃疡的好发部位。十二指肠大乳头是胆总管和胰管的共同开口处,胆汁和胰液由此流入小肠。(2)空肠和回肠小肠粘膜的环状皱襞和绒毛,大大扩大了粘膜的表面积。小肠有扩大吸收面积的三级突起结构(环形皱襞、小肠绒毛和微绒毛),有利于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粘膜下层有开口于粘膜表面的肠腺,分泌肠液。胰液和肠液中含有多种酶,可分解蛋白质、糖和脂肪。胆汁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6.大肠(1)盲肠位于右髂窝内回盲瓣防止内容物逆流回小肠控制小肠内容物进入盲肠的速度,使食物在小肠内充分消化吸收。(2)阑尾根部连于盲肠的后内侧壁,远端游离。(3)结肠位于盲肠与直肠之间,呈“M”形包围于空、回肠周围,分为升结肠、横结肠、降结肠和乙状结肠。(4)直肠(5)肛管上接直肠,下止于肛门。肛管内的黏膜皱襞cap丰富,是栓剂药物吸收的结构基础。肛门括约肌:控制排便(二)消化道的组织学结构粘膜二、消化腺(一)肝肝分为膈面和脏面(1)膈面隆凸(2)脏面凹凸不平,中间的横沟称肝门。肝门有肝管、肝固有动脉、肝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出入肝门的右前方有胆囊窝,容纳胆囊。胆囊为梨形的囊状器官,末端变细成胆囊管,与肝总管合成胆总管。胆囊的功能:储存和浓缩胆汁。2.肝的组织学构造肝小叶是肝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每个肝小叶的中央贯穿一条小静脉称中央静脉。肝细胞以中央静脉为中心,向四周呈放射状排列形成板状结构,称肝板。肝板之间是肝血窦,窦壁有肝巨噬细胞,能吞噬异物。血液从肝小叶的周边经肝血窦流向中央,汇入中央静脉。3.肝的血液循环入肝的血管有两套肝门静脉:肝的功能性血管,主要由来自胃肠的静脉汇合而成;肝门静脉的血液最后流入肝血窦。主要功能:将胃肠吸收的营养物质输送入肝供肝细胞代谢和转化肝固有动脉:肝的营养血管,最后连接至肝血窦,将含氧量高的动脉血导入肝血窦,营养干细胞。出肝的血管只有一套,即肝静脉。肝血窦的血液从肝小叶周边流向中央静脉,再汇合成小叶下静脉,最后汇集成肝静脉出肝入下腔静脉4.输胆管道肝细胞分泌的胆汁进入胆小管,在肝门处汇集成左右肝管出肝,进而合并成一条肝总管。肝总管再与胆囊管汇合形成胆总管,最后经十二指肠大乳头开口于十二指肠。在开口前胆总管尚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二)胰胰呈三棱柱状,十二指肠与脾门间。质地柔软,可分头、颈、体、尾四部分。胰有许多分泌胰液的腺泡,其导管汇入一条横贯胰腺全长的胰管,胰管与胆总管汇合,共同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第二节消化系统生理功能概述消化的方式1.机械性消化2.化学性消化一、消化道平滑肌的生理特性(二)消化道平滑肌细胞的生物电活动二、消化腺的分泌功能第三节口腔内消化唾液的作用①湿润、溶解食物②水解淀粉:淀粉唾液淀粉酶麦芽糖③清洁、保护口腔:水、溶菌酶、免疫球蛋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