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河北省各市高三语文三模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汇集附答案解析.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4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2024年5月河北省各市高三语文三模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汇集附答案解析.pdf

2024年5月河北省各市高三语文三模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汇集附答案解析.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5月河北省各市高三语文三模卷【语言文字运用题】汇集语言文字运用Ⅰ沧州市沧县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三下学期模拟预测(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大对农业机械化的投入,农业机械总动力超过10.78亿千瓦,装备总量接近2亿台(套)。农业机械装备产业结构已经形成65个大类、4000多个机型品种的产品系列。①根据农业农村部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为经济社会发展行稳致远夯实了根基,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3%。其中,②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农机装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显著提高。③我国农业机械行业在农业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方向不断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全力推进农业机械装备产业转型升级和产业基础高级化。同时,人工智能、北斗卫星、信息遥感、数字管控等现代技术与现代农业深度融合。④智能育种、精量点播、叶龄管理、变量施肥、卫星导航、自动驾驶、无人驾驶、农情监测等先进技术得到推广广泛应用。为加快优质品种和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在2023年,农业农村部组织遴选出农业重大引领性技术10项、主导品种143个、主推技术176项。目前,我国农作物良种覆盖率在96%以上,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做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小麦、水稻、玉米三大主粮基本实现良种全覆盖。供种保障能力由70%提高到75%。2022年起,根据中共中央组织部工作部署,⑤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调配全国优势涉农科技人才资源,以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家为主,遴选近1600位专家,向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⑥重点开展产业技术结对帮扶、技术指导服务、本土人才培养帮带和农业产业功能拓展。通过“一对一”“一对多”结对帮带,着力培养一批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本土技术骨干人才。2022年,科技特派团共累计下沉1.7万人次,线上线下培训超过11万人次。18.语段中六处画横线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序号并作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3分)19.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主要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20.20.仿照下面示例,概括我国现代化农业所取得的成就。(6分)示例:农业装备提高了我国粮食的增产;2024届沧州市部分示范性高中高三三模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小满一过,阳光变得火热,芒种牵着小满的手风风火火奔跑而来。①清晨,父亲扛起锄头走向田间,开始了一个夏天的故事。说起芒种,父亲就会讲起二十四节气,父亲没有文化,但是讲起来却A。父亲每年种地都会念叨“谷雨到小满,种啥都不晚”“过了芒种,不可强种”。父辈们就是靠这种时令的指导,一辈又一辈进行着农业生产。②在我的记忆里,到了芒种,一般大田作物就不能再种了,可以种一些晚熟品种,比如有一种传统的玉米品种叫白头霜,不是杂交品种,可以年年留种,而且口感好、生长期短,可以用来补苗。③父亲说五谷杂粮的播种也是有规律的,谷子在谷雨到小满可以随便种。而糜子生长期短,要在芒种到来时再种,根据父亲的经验,不可种太早,否则秋天太早成熟,会被麻雀吃光。1④芒种就是开铲的号角,父亲从不敢怠慢,每天扛着锄头在田间地头忙活。因为北方气候寒冷,即使已经伸夏,早晚天气仍然很冷,不敢脱掉棉衣,天气B,随时都可能变天降温,芒种飘雪的极端天气也不是没有过。老百姓的经验是直到夏至才可以不拿棉衣。父亲C,“两头不见太阳”,一个夏天都在和杂草较量,直到立秋后放了秋垄之后挂锄,铲地的任务才算结束。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19.下列句子中的“靠”与文中加点的“靠”,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小刚这个人老实,靠得住。B.他太困了,靠着椅子打盹儿。C.大家注意了,船快靠岸了。D.记住了,学习全靠自己的努力。20.“芒种开了铲,夏至不拿棉。”这句农谚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A.①处B.②处C.③处D.④处2024届衡水市顺平中学高三下学期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我在玉渊潭散步,看见一对老夫妻弯着腰在草丛里找什么。他们一边走,一边搜索。走几步,停一停,弯腰。“您二位找什么?”“枸杞子。”“有吗?”老同志把手里一个罐头玻璃瓶举起来给我看,已经有半瓶了。A“不少!”B“不少!”他解嘲似的哈哈笑了几声。“您慢慢捡着!”“慢慢捡着!”看样子这对老夫妻是离休干部,穿得很整齐干净,气色很好。他们捡枸杞子干什么?是配药?泡酒?看来都不完全是。真要是需要,可以托熟人从宁夏捎一点或寄一点来——听口音,老同志是西北人,那边肯定会有熟人。他们捡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