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设计方案设计方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将生命比喻成春水、小树的深刻意蕴;2、赏析本文一些精美而又精辟的比喻句在文中的表达作用;3、学习运用比喻的手法写一段话。【学导步骤】一、整体感知课文通过抓关键语句,筛选课文的主要信息,从而把握文章的基本内容,培养由厚到薄、由多到少的阅读能力。(学生阅读、议论,然后归纳全文的.内容。)全文内容可概括为:生命(像)春水快乐与痛苦相伴相生(文章主旨)(比喻手法)小树二、赏析“生命像春水”这一内容的深刻含意(以导学生为主)这一部分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抓住主要内容,抓关键词语,从而领会一系列比喻所隐含的人生意义。思考一:生命既然像春水,生命从幼小到壮大到衰弱的全过程,你能从作者对春水的描写中感受出来吗?请找出体现这一过程的关键词句。思考二:作者说“生命的痛苦与快乐是相伴相生”的,这一人生的感悟又是怎样通过春水的哪些描写体现出来的?经过学生充分讨论后板书如下:生巉岩险阻奔腾、怒吼、回旋、冲刺一泻千里(人生困难时期:勇于面对)命芳草桃花快乐、羞怯浪漫行程(人生美好时期:善于把握)像暴风雨风雨、雷电、打击、扰乱新生力量(人生灾难事情:敢于抗争)河晚霞新月温暖、休憩、睡眠逼着向前(人生安闲时期:不耽于安逸)三、赏析“生命像小树”有关内容(瞄准中考,自拟考题,考议结合)围绕三个重点拟题:1、从文中筛选表现小树生长的全过程的关键语句2、“他消融了,归化了,也说不上快乐,也没有悲哀!”这句话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联系前面文章考虑)?这句话的深刻含意是什么?3、对小树的描写及对河流的描写,在写法上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又是什么?四、赏析作者对生命的感悟(以诵读记精辟语句为主)1、生命是渺小的,但它却构成了整个宇宙的运行;2、生命在于活动,否则就失去了生命;3、生命与快乐和痛苦相伴相生(这是全文的主旨)五、实践运用以“青春“为话题,运用本文所彩的比喻手法写一段话。要求:1、所用比喻要力求与“青春”话题有相似点;2、比喻力求新颖、形象,但不要怪僻;3、仿照作者的议论,提炼出一两句精辟的话点明题旨。设计方案篇2教学内容:江苏教育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98~100页"认识几分之一",《认识分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几分之一,并学会运用直观的方法比较几分之一的大小。2.使学生认识分数的各部分名称,能正确读、写表示几分之一的分数。3.结合观察、操作、比较、联想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数学活动经验,并引导学生和同伴交流数学思考的结果,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4.使学生体会数学来自生活实际的需要,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进一步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兴趣。教学重点:1、认识几分之一。2、比较分子都是1的几个分数的大小。教学难点:理解几分之一的'含义。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形纸、圆纸片、正方形纸、水彩笔。教学过程:课前谈话:猜老师年龄,说自己的年龄。生活中还有哪里用到数?一、情境--冲突⑴把4个苹果、2瓶矿泉水平均分给2人,每人分得多少?结合学生的交流,揭示:每份分得同样多,数学上叫做"平均分"。⑵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人分得多少?学生交流,自然引出"一半"。⑶如何用数来表示"一半"?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教师揭示课题:认识分数,教案《《认识分数》教学设计》。二、活动--建构(一)着力建构二分之一⑴直观感知,初步认识。①我们把蛋糕平均分成了几份?"一半"是其中的几份?结合学生的交流,教师揭示:"一半"可以用1/2表示。②这一份是蛋糕的1/2,那一份呢?小结: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1/2。⑵动手操作,深化认识。①学生动手折长方形纸,并给其涂上颜色。②学生交流各种不同的折法。③深究:折法不同,涂色部分的形状也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是长方形的?⑶观察判断,拓展认识。下列图形中(图略),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可以用1/2表示?①学生交流,并说明判断理由。②小结:只有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成2份,每份才是它的1/2。(二)类比迁移,认识几分之一⑴联想:你还想认识几分之一?⑵操作:学生自主动手折纸、涂色,表示出图形的几分之一。⑶交流:你表示出了几分之一?你是怎么表示的?⑷深究:(选择学生作品中不同图形的)这些图形的形状不同,为什么涂色部分都能用表示?(三)深入探究,比较分数大小⑴引导:从学生作品中选择同样大小圆的和,引导学生比较得出:1/2>1/4。⑵拓展:如果用同样大小的圆表示出它的1/8,猜一猜和1/2、1/4相比,大小会怎样?学生猜测后,再结合学生自己的作品,验证猜想。⑶交流:组内学生用的图形完全一样,各表示出几分之一?哪一个大,哪一个小?组内交流。(四)学写分数⑴指导书写:教师指导学生写,学生书空。⑵看图写数:引导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看图写分数)。(五)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