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以我国汽车工业为例的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快乐****蜜蜂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1KB 金币:5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以我国汽车工业为例的开题报告.docx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以我国汽车工业为例的开题报告.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5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外商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研究——以我国汽车工业为例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与意义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汽车工业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快速发展和大幅成长。作为推动汽车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提高中国汽车工业生产能力,改善产品质量,推进技术进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国际经济的全球化和中国逐渐开放经济的进程,越来越多的外国汽车公司投资中国市场。然而,FDI到底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什么影响,仍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本文旨在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以深入探究FDI在推进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和模式转型中的作用。二、研究方法本文采用案例研究和文献研究两种方法。通过比较多家外国汽车公司在中国汽车工业中的投资情况,对比不同汽车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适应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推动,来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此外,本文还将通过查阅近年来与FDI、中国汽车工业发展等相关的文献,对比国内外研究成果,以便进一步分析FDI在技术外溢方面的作用。三、论文结构安排本文排布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研究背景和意义,详细说明文章的研究目的、意义和论文结构。第二章:FDI和技术外溢研究的理论基础。解释外资进入汽车工业的意义,科学阐述FDI和技术外溢的内涵,列举现行国内外有关FDI和技术外溢的理论模型和可操作方案。第三章:FDI进入中国汽车工业研究。梳理FDI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历程、现状和趋势,提出FDI进入中国汽车工业存在的问题和影响。第四章: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分析。详尽分析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工业技术水平、工作效率、产品质量的影响,对比不同汽车公司对中国市场的适应和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推动。第五章:FDI对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的推动作用。分析FDI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作用,概括FDI在技术外溢方面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六章:总结和展望。总结研究结果,总结其在推进中国汽车工业技术进步和模式转型方面的作用,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深度。四、预期研究结果通过文献研究和案例研究的结合,本文预期得出以下研究结论:1.外商直接投资对中国汽车工业的技术水平、工作效率、产品质量均存在一定的提升作用。2.外资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因时间、行业和企业而异,不具有普遍适用性。3.外国汽车公司带来的技术和管理模式能够推动中国汽车产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提高。4.在FDI实现技术外溢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局限性,如技术保护的难度、创新绩效短期效应不明显等。五、参考文献Aharoni,Y.&Nachum,L.(2000).Globalizationofservices:SomeImplicationsforTheoryandPractice.ManagementResearch,3(2):131-142.Cantwell,J.(1995).TheGlobalizationofTechnology.InD.Archibugi,J.Howells&J.Michie(Eds.),InnovationPolicyinaGlobalEconomy(pp.17-36).NewYork,NY:CambridgeUniversityPress.Chen,H.,Sun,J.,&Huang,Z.(2008).自主品牌和跨国公司投资对中国汽车产业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管理工程学报,27(4):104-110.Teece,D.(1998).CapturingValuefromKnowledgeAssets:TheNewEconomy,MarketsforKnow-How,andIntangibleAssets.CaliforniaManagementReview,40(3):55-79.Wang,W.(2017).中国汽车工业进入新时代的调整发展.中国产经评论,1:1-7.Yu,M.&Song,X.(2008).TheImpactofFDIontheInnovationofIndigenousEnterprisesinChina:TheModeratingRoleofAbsorptiveCapacity.JournalofWorldBusiness,43(3):434-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