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教师党员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心得5篇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1张桂梅,女,满族,党员,1957年6月出生于黑龙江牡丹江市,1975年12月参加工作,1998年4月加入中国,现任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党支部书记、校长,华坪县儿童福利院(华坪儿童之家)院长.参加工作以来,她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永动机,用初心和信仰书写着一名员一辈子对党忠诚、一辈子为民奉献、一辈子坚韧执着、一辈子于己克俭的大爱情怀,无怨无悔、无私无我地在平凡岗位上奉献着自己、燃烧着自己,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篇章,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十佳师德标兵”“全国十大女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最美乡村教师”“全国百名优秀母亲”“云南省优秀员”“兴滇人才奖”等40余项荣誉称号.张桂梅同志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和儿童福利事业,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是华坪儿童之家130多个孤儿的“妈妈”.她坚持用红色文化引领教育,培养学生不畏艰辛、吃苦耐劳的品格,引导学生铭记党恩、回报社会.她坚持每周开展1次理论学习、重温1次入党誓词的组织生活,发挥党员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她常年坚持家访,行程11万多公里,覆盖学生1300多名,为学校留住了学生,为学生留住了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机会.她吃穿用非常简朴,对自己近乎“抠门”,却把工资、奖金捐出来,用在教学和学生身上.她以坚韧执着的拼搏和无私奉献的大爱,诠释了员的初心使命.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21995年以后,张桂梅离开大理喜洲,只身来到丽江华坪.初来乍到,她便放弃了进入条件最好的华坪一中的机会,而是选择了中心中学,承担了4个毕业班的政治教学工作,毕业班的女生工作,此外还协助学校搞文艺工作.在工作中,她尽职尽责,奉献了所有精力.1997年8月,民中分设成立正在住院做手术的张老师得知民中学生最穷,生源素质最差,经费最紧张,又看到民中校舍最破陋、设备最差时,她又主动要求调到民中工作,抓学生学习、管学生日常都亲历亲为,一步步推动着教育工作的发展.在她的努力下民中的教育成果不断涌现.1999年2月,华坪县教育局党委和华坪县委分别发出通知;号召全县教职工和全县人民向她学习,县委还授予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优秀人民教师的光荣称号,并奖给她1000元,但张桂梅把1000元奖金当场就捐给了县慈善机构.说到慈善,张桂梅这一生几乎都与慈善事业挂钩.在民中的教育工作中,女生很少,张桂梅意识到,提高山区女孩的素质,至少可以改变三代人.由此,她便萌生了筹建一所免费女子高中的想法,从2002年起她便开始为这个“不切实际”的梦想四处奔波.2007年,张桂梅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张桂梅和她筹建免费女高的想法逐渐被更多人知道.丽江市和华坪县各拿出100万元,帮助张桂梅办校.2008年8月,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建成.张桂梅表示,学校能办起来并走到今天,离不开党和政府作坚强后盾.华坪女高的教师工资和办学经费均由县财政保障,学校建设由教育局负责.教学楼墙上,挂满了密密麻麻的捐款人姓名.大家的关心和帮助,她都记在心里.为了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很重要的工作.办校10多年来,张桂梅走了11万公里家访路,走进1300多名学生家中.山区偏远、山路艰辛,很多学生的家只能靠步行达到,连爬山过去都得好几个小时.在她的带动下,10多年来,华坪女高以自身独有的特色和坚定的理想信念,不断发展成长.张桂梅也非常注重新材视角,不断摸索出贫困山区学生教育的规律;把育人当作教育的前提和目标,走到学生心里;她通过家访了解孩子的家庭,竭力改变教育背后的贫困.“山里的学生太穷太苦了,又那么善良懂事,我想帮帮她们.”正是秉承着一颗仁爱之心,张桂梅“让教育走得更深更远”.时代楷模张桂梅先进事迹3张桂梅创办女子高中的初衷是为了解决众多适龄失学女孩的上学问题,帮助她们走出闭塞的村落,去追寻属于自己的青春和梦想.可当无法保障学生安全的时候,何谈追逐梦想?对此,为保障新招收100名学生的安全,张桂梅便带着全校的女老师和学生一起走进了教室,利用桌椅晚上搭成简易“宿舍”,白天教学,晚上休息.同时,又安排学校里的男老师在教学楼的楼梯间搭起“木板床”,轮流值守校园安全工作,全体教师为学生筑起了安全保障第一关.当张桂梅决心要创办女子高中之时,便知其一路坎坷,在这样的环境里,全校仅有的17名教职员工中有9名相继辞职离开,100名学生有6名提出转学,这些情况让创办女子高中初期本就步履维艰的张桂梅更是雪上加霜.只招收贫困家庭女孩?免除学杂费的办学制度?女子高中能否办得下去?面对社会上的质疑声,张桂梅鼓励大家:“留下的8名老师中有6名员,只要党员在阵地就在,女子高中这块教育扶贫阵地一定守得住.”张桂梅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我有追求,那就是我的事业;如果我有期盼,那就是我的学生;如果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