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天都峰课文-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新版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34 大小:31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爬天都峰课文-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新版多篇).docx

爬天都峰课文-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新版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爬天都峰课文-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新版多篇)[摘要]爬天都峰课文-三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爬天都峰篇一《爬天都峰》教学设计广西博白龙媛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读第一自然段,说说这一段交待了什么?二、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1.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天都峰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画出有关语句,出声读一读。2.说说课文中是怎么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的?(1)高:“抬头望”“啊,峰顶这么高。在云彩上面哩!我爬得上去吗?”“我爬得上去吗?”这一句是不是怀疑自己能否登上天都峰?(更进一步地表现了天都峰的高。)(2)陡:“笔陡”“石阶边上的铁链似乎是从天上挂下来的,真叫人发颤!”教师出示课件(看一看),使学生体会什么叫似乎从天上挂下来的。什么叫“发颤”?真的害怕吗?(烘托了天都峰的陡。)3.指导读出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https://m./学生练读,评读。4.小结。作者写天都峰的高和陡,目的在于突出爬天都峰的困难,暗示了登上这么高、这么陡的山峰,是需要勇气和力量的。三、学习课文第三、四、五自然段。1.自读这部分内容,画出老爷爷和“我”的对话。2.出示课件比一比:小朋友,你也来爬天都峰?老爷爷,您也来爬天都峰?3.思考:他们所说的话中都有一个“也”字,这个“也”是什么意思?他们是互相怀疑吗?表现了他们什么精神?学生分组讨论。集体汇报、小结。(都峰这么高、这么陡,小朋友这么小的年纪,老爷爷这么大的年纪怎么也来爬呢?表面上似乎双方都有怀疑,实际上是互相羡慕、敬佩,表现出这一老一小都有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的精神。)4.分角色有感情朗读对话。四、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1.提问:“我”怎么爬天都峰?画出动作的词语。(“攀着铁链上”、“手脚并用向上爬”。)“攀着铁链上”。“攀着”是什么意思?那“攀着铁链上”是什么意思?出示课件(说一说)2.出示课件(比一比下一页),我向峰顶爬去。我奋力向峰顶爬去。(用上“奋力’’突出了爬山过程的艰难,要充分鼓起劲来不怕困难、向上攀登。)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终于’’是经过“奋力”的结果,使我们感受到要攀登高峰,必须奋力向上、勇于攀登,才能达到目的。)3.朗读课文。五、学习课文第八、九自然段。1.登上天都峰以后,“我”和老爷爷为什么要互相道谢?(1)老爷爷为什么说是“你的勇气鼓舞我”?“居然”在这里说明什么?(其实也可以说是意料之中,因为老爷爷有那种勇于攀登的精神,就一定能爬上天都峰的。)(2)小妹妹为什么说“是看您也要爬天都峰,才有勇气向上爬的?”(3)他们的对话中都有一个什么词?这“勇气”体现在哪里?(体现在他们都敢爬天都峰。如果没有勇气,这一老一小怎么敢爬天都峰呢?)2.你从他们的话中体会出什么?(一个人只要有决心,有勇气,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3.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对话。六、学习课文第十自然段。1.爸爸为什么说这一老一小真有意思?(因为这一老一小,虽然互不相识,但是都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互相鼓励,互相学习。)2.想想他们是怎样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的。3.你从爸爸的话中体会出什么?(这句话告诉我们,在人与人相处中,要相互学习,相互鼓励,才能取得进步。)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爬天都峰评课稿篇二《爬天都峰》评课稿本课从内容重点看,写如何“爬”的文字并不多,而用了大量笔墨去写天都峰的特点,写小妹妹与老爷爷的两次对话;再从中心思想看,并非只在表现不怕困难、奋力攀登的精神,而是要说明应该善于从别人身上汲取力量,相互鼓励,共同进步。据此,编者在“思考·练习”中设计了两个重要的问题:(l)课文是怎样讲天都峰的“高”和“陡”的(2)“我”和老爷爷爬上天都峰以后,为什么要互相道谢这实际上提示了学习本篇课文的重点和思路。刘老师准确地把握住了教材的上述特点,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采用变序式学习方法,紧紧抓住小妹妹与老爷爷“互相道谢”的话切入,再反顾前文,去体会他们对话所包含的丰富内容;最后归结到对爸爸的话的理解,从而感知全文的中心思想。这使整个教学目标明确而又恰当,教学重点集中而有深度。在教学过程中能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着眼于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针对该课的教学对象仅为三年级小学生,阅读能力和生活经验都有限的实际,教师指导学生理解小妹妹的话时,重在“扶”;理解老爷爷的话时,着力“放”,“扶”“放”结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2.着眼于读书的训练。教师始终把指导读书作为教学的一条主线。采取了试读、引读、自由读、小组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指名读等多种形式,并有机地结合教师的指导与演示、学生的观察与讨论,训练学生正确阅读,深入理解,形成阅读能力与习惯。3.着眼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之主动参与到学习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