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高职院校拓展训练开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拓展训练开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oc

石家庄市高职院校拓展训练开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doc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最新【精品】范文参考文献专业论文石家庄市高职院校拓展训练开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石家庄市高职院校拓展训练开展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摘要:拓展训练是一种先行后知体验式的学习方式,打破了传统的体育教育模式和理念,以其较强的趣味性和较好的培训效果在我国普通高校逐渐开展。随着我国高校对此项目的日益重视和拓展训练项目本身的细化,校园拓展训练必将为高校体育改革发展带来新的局面。在拓展训练引入校园这一趋势下,理应及时对拓展训练的特点及高校人文、自然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和建议。关键词:拓展训练高职院校现状分析对策起源于二战时期生存训练的拓展训练,至今已有60多年的历史。在发达国家的学校中开展拓展训练活动比较普遍,并规定在其国家体育课程标准中,代表了一种国际化体育与健康教育发展的趋势[1]。步入21世纪,为顺应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潮流,更新教学思想,拓展体育课程内容,全国已有多所高校将拓展训练引入校园,受到现代青年学生的欢迎。笔者立足于石家庄市高职院校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总结当前拓展训练在石家庄市高职院校开展的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改进对策,力求拓展训练能更好的服务我市高职教育,在推进素质教育与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发挥积极作用。1、研究对象本研究在石家庄市随机选取16所高职高专院校作为研究对象,所选取的问卷测试对象是16所高职院校的体育教师和在校专科生以及部分拓展训练培训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不同年龄层次的体育教师36名和在校专科生421名。2、研究方法2.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素质拓展训练资料,重点阅读国内有影响的体育类期刊、各体育学院学报以及有关体育理论、教育学、社会学、人文学等杂志,收集各方面的相关资料,为本研究提供了详实的理论依据。2.2调查法2.2.1访谈法在调研过程中,与16余所高职院校相关教师、专家以及在校大学生进行面对面或电话访谈,了解各高校拓展训练的开展情况,总结拓展训练在石家庄高职院校开展的现状。2.2.2问卷调查法根据研究目的和主要内容,遵循调查问卷的设计原则和要求,在设计、制订了两种调查问卷后,邀请有关专家、教授对调查问卷进行了审核、论证和修改,并进行了相应的效度、信度检验。2.2.3数理统计法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12.0和Excel2003进行处理。2.2.4逻辑分析法在掌握大量文献资料和调查数据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论证,提炼出具有建设性的研究成果。3、石家庄高职院校拓展训练现状分析3.1教学组织、管理者重视力度不够统计结果显示,在石家庄市高职院校尚未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共计81.2%,对高校体育引入拓展训练缺乏足够的重视。社会拓展培训师也认为,领导者的观念是制约高校拓展训练发展的首要因素。3.2师生对拓展训练的了解不够拓展训练在高职院校的宣传力度不够,师生对拓展训练缺乏足够正确、全面的了解,不利于教学和学生对该项目的接纳,也不利于拓展训练在高校的推广与发展。3.3拓展培训师(体育教师)水平不高从学生的反映情况来看,开设拓展训练课程的体育教师水平不高。体育教师对拓展训练缺乏应有的认识水平,有46%的教师对拓展训练的认识存在偏差。3.4缺少相应的教育发展对策与社会商业拓展训练相比,高校拓展训练过多模仿、借鉴社会商业拓展训练的培训模式,有碍于拓展训练在高校中的发展。高校拓展训练的发展尚需对应的、切实可行的教育发展策略。4、结论与建议4.1石家庄市高职院校开展拓展训练的有利因素4.1.1拓展训练学习模式拓展训练的学习模式主要参照体验式学习圈――Davidkob的体验式学习周期[2]。拓展训练在实施的过程中,同样要遵循其应有的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Davidkob提出的体验式学习的流程表现为体验学习图:活动(体验)→发表→反思→理论→应用→活动(体验)。以上关系在拓展训练中表现为五个既独立又密切联系的标准流程:训练→感受→分享→总结→应用[3]。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关键是在体验过程,重点在于学生进行归纳和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就是常说的分享。4.1.2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素质教育,是以开发受教育者的身心潜能为基础,促进受教育者社会化、个性化,以发展和完善受教育者的身心素质使之符合特定社会要求的教育模式[4]。课程内容的新颖性、活动过程的刺激性、教学条件的特殊性以及对学生生理、心理、智力、合作等全方位的挑战性,决定了拓展训练既有一般体育课程增强体质、陶冶情操、磨练意志的共性化功能,更有培养人的适应自然、挑战极限、战胜自我、同舟共济的生存生活技能和开拓发展素质的特殊功能。4.1.3符合现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拓展训练的教学活动不是教师示范、学生模仿,而是教师组织、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教育作用不是由外向内灌输进来的,而是学生自我教育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