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申报书及填写说明.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DF 页数:44 大小:5.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精品】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申报书及填写说明.pdf

【精品】辽宁省科技进步奖申报书及填写说明.pdf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34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申报书(适用于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一、项目基本情况项中文中药复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与药效研究目英文ThemechanismandefficacyresearchofthecompoundChinesemedicinetreatingtardyarrhythmia主要完成人侯平主要完成单位推荐单位可否项目名称可否公布(盖章)0/44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所获奖励或密级及保密期限无密级推荐专家(名单)主题词缓慢性心律失常;中药复方;机制;药效ABCDEFGH学科(专业)名称:所属国民IJKLMNOP分类代码:36030经济行业A.国家计划B.部、委C.省、市、自治区D.基金资助任务来源E.国际合作F.其他单位委托G.自选H.非职务I.其他计划(基金)名称和编号项目起止时间起始:2009年1月1日完成:2014年1月1日11/44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二、项目简介(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主要内容、特点及应用推广情况)本研究通过总结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概况,选取典型治法和方药进行临床疗效观察与作用机制探讨。研究中采用中药复方参仙升脉口服液,该方由红参、淫羊藿、丹参等8味药组合而成,功能温补心肾、活血化瘀,用于治疗心肾阳虚、血瘀寒凝、脉络受阻所致脉迟证。观察其对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心率与生活质量的影响。从分子生物学角度探讨中药复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建立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模型,采用以下关键技术:1.应用免疫组化及LeicaQ550CW图象采集和分析系统检测中药干预前后大鼠cAMP/cGMP、Na+-K+—ATP酶的活性及缝隙连接蛋白CX45表达。2。应用胶原酶酶解分离法对心室肌细胞单离,应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主要有效成分对大鼠心肌细胞离子通道电流[Ca2+]i和[Na+]i的变化。3.应用超声影像学观测中药复方干预前后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律及心脏功能参数的变化。本研究创新点在于从多个分子生物学角度揭示中药复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机制:1。中药复方通过调整阴阳,提高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cAMP/cGMP、Na+-K+—ATP酶活性,增强缝隙连接蛋白Cx45的表达。2.采用目前最前沿的膜片钳技术,观察中药有效成分单体对大鼠心肌细胞离子浓度及离子通道的影响。3。应用超声影像学技术评价中药复方对缓慢性心律失常疗效。将研究结果以“中药复方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缝隙连接蛋白CX45的影响"、“中药复方对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离子通道变化的影响”、“中药复方干预后缓慢性心律失常大鼠心脏超声下改变研究”为查新点,国内未见相同研究的文献报道,可知本项目率先在国内进行了中药复方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与药效研究,为药物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开辟了新途径,填补了西药在该领域中长期应用的空白,也从多角度揭示了中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为其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客观依据.目前在我市多家医院临床应用都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本项目已发表学术论文共20篇,出版著作1部,培养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7人。(不超过800个汉字)1/442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三、项目详细内容1.立项背景缓慢性心律失常是因起搏传导系统退行性改变导致的一类疾病,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该类疾病发病率上升,2020年我国65岁以上老龄人口将达1。67亿人,约占全世界老龄人口6.98亿人的24%。缓慢性心律失常在引发心脏性猝死的心律失常中占到17%-20%的比率,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该疾病的治疗措施目前有药物治疗和起搏治疗两种,起搏治疗作为一种新的治疗手段,由于技术普及率低、治疗费用高、治疗方法有创,使大部分患者难以接受,药物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仍然是一个重要的手段。西药目前只能选用增强自律性或传导性药物,如拟交感神经药物(异丙肾上腺素等)、迷走神经抑制药(阿托品等).上述两类药物的剂型及副作用限制了其临床治疗中的长期应用,目前尚无该病治疗中能够选择长期口服的西药,因此探寻中医药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早在汉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就有关于心律失常方面的记载,其言:“心动悸,脉结代",是对该类疾病脉象的具体描述.中医治疗该类疾病有悠久的历史,但缺少令人信服的临床疗效证据与治疗机制.从近年来发表的缓慢性心律失常相关文献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