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作业管理制度在发展不断提速的社会中,很多地方都会使用到制度,制度是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章或准则。拟起制度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作业管理制度,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作业管理制度1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义务教育学校作业管理的通知》的精神,加强并优化学校作业管理,探索减负增效新举措,科学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现就进一步加强我校作业管理提出如下要求:一、领导小组组长:XXX、副组长:XXX、XXX、成员:各组长二、实施的意义作业是学校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提升素养的重要方式,具有检测学生学习成效,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优化学习策略,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功能。每位教师要准确把握作业的性质和功能,探索过程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的有机结合,提高设计作业和运用作业改进教学的能力,通过精心组织并有效实施作业,增强教学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从而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三、具体措施四、加强监管,优化作业管理的保障措施1、建章立制,规范管理。从制度上规范教师和学生作业的行为,建立作业常规检查批改讲评制度。从作业的数量、针对性、批改反馈等方面进行制度化规范,形成以班主任为总协调人,班级各学科作业协商机制,确保学生每天的作业能做到学科平衡,总量控制合理分配,并注重学生对作业的反馈。2、强化督查,完善评价。学校将作业质量、作业批改、作业负担等情况,作为考核教师师德师风和教学效果的考核内容之一。加强监督检查,主动接受学生、家长与社会各界的监督,对作业工作不规范的教师及时督促整改,对在作业设置、布置、批改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予以表扬并大力推广。对工作不力,弄虚作假,甚至继续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教师,将在校内进行批评教育,并视实际情况予以师德考核扣分处理。作业管理制度2有限空间作业环境复杂,潜在风险高,如不当操作可能导致窒息、中毒、火灾爆炸等严重事故。因此,建立健全的进入有限空间管理制度至关重要,它能够:1.保障人员安全:通过规范作业流程,降低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风险。2.提高作业效率:明确责任分工,减少因不规范操作导致的延误和返工。3.符合法规要求:遵守国家和行业的安全规定,避免法律风险和责任追究。4.维护企业声誉:良好的'安全记录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增强客户和合作伙伴的信任。作业管理制度3一、目的为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确保进入密闭空间的作业安全,特制定本规定。二、范围公司范围的所有密闭空间作业。三、职责(一)需要施工作业的部门应做好施工作业前的清扫、清洗、置换、检测等工作。按《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的要求检测填写。(二)部门和管理部在施工人员进入密闭空间作业前,必须进行安全检测,并记录检测数据,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进入。(三)需施工作业部门,必须派专人监护,做好应急防护措施,以确保安全。四、内容及要求(一)术语定义密闭空间作业是指生产区域内的`各类筒仓、球、釜、罐、炉膛、锅筒、管道、容器已及地下室、窖井、地坑、下水道或其它封闭场所内进行的作业。(二)清洗和置换进入设备内作业前,必须对设备内进行清洗和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1、氧含量19。5%—21。5%。2、有毒气体硫化氢低于10mg/m3,一氧化碳低于35mg/m3。3、可燃气体为0。4、打开所有人孔、手空、料孔、风门、烟门进行自然通风。5、必要时可以采取机械通风。6、采用管道通风时,通风前必须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不准向设备内冲氧气或富氧空气。7、在缺氧,有毒环境中,应配戴隔离式防毒面具。(三)监测1、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设备内气体、粉尘等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办理《密闭空间作业许可证》。2、作业中要加强定时监测,情况异常应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人员;作业现场经处理,取样分析合格后,方可继续作业。3、作业人员离开设备时应将作业设备带出,不准留在设备内。4、作业中要定时检测,一般每个2小时检测一次。发现情况异常立刻停止作业,并撤离人员,同时原作业许可证作废。待作业空间经处理,取样分析合格后,重新开具作业许可证,方可继续作业。(四)照明和防护措施1、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设备内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2、作业人员进入密闭空间作业时,必须配备符合要求的防爆对讲机、防爆手电、气体检测仪并且系好安全绳索(绳索的牢固度必须能够承受作业人员本人的体重重量)。3、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不准穿戴化纤织物。4、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应穿戴好防腐蚀护具。5、设备内照明电压应该小于36伏,在潮湿容器、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12伏。6、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7、临时用电线路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