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审定版).doc
上传人:山梅****ai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8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审定版).doc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审定版).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PAGE页码11/NUMPAGES总页数11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期中测试卷(审定版)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3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殷红(yīn)疙瘩(gē)硕果(shuò)诧异(chà)B.卓越(zhuó)咳嗽(késou)嗥鸣(háo)狂澜(lán)C.喧闹(xuān)晌午(xiǎng)烦躁(zào)哀悼(dào)D.塌败(tā)震悚(sǒng)愧怍(zuò)憎恶(zèng)2、下列词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宛转嘹亮抖擞人迹罕致B.茏罩澄清化妆花枝招展C.烘托粗犷莅临翻来覆去D.澄青憔悴分歧各得其所3、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紫色的瀑布遮住了粗壮的盘虬卧龙般的枝干,不断地流着,流着,流向人的心底。B.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地笑了,气氛一下子到达高潮。C.他在华灯初上之时,与家人徜徉在董子巷的街边茶室举杯畅饮,同享天伦之乐。D.我渐渐长大,常常一个人发呆,心境似乎是垂垂暮老了。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把北山建设成省级森林公园,是当地政府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工程。B.发电站每年的发电量,除了供应给武汉使用外,还向黄石、荆州等地输送。C.自编自演的课本剧在发展个性、引导学生阅读名著,都有一定的作用。D.街道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不违法犯法。5、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的精神,这是共产主义的精神。(设问)B.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夸张)C.希特勒,墨索里尼,不都在人民面前倒下去了吗?(反问)D.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精神,就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排比)6、将下列五句话填在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在黄海森林公园内的小道上,。要没有这些小色块点缀,公园的深秋或许就索然无味了。①气氛显得安谧而有生气②行道树由多种树木组成③呈现出各种美丽的颜色④树叶已经发黄发灰发红⑤公园浓浓的秋意就蓦然显现出来了A.⑤②④③①B.②④⑤③①C.②④③①⑤D.⑤②①④③7、按要求古诗文默写:(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树木丛生,_____________。(曹操)(2)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3)_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4)夜阑卧听风吹雨,___________________。(陆游)《观沧海》中展示诗人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___________________,秋风吹散马蹄声。(谭嗣同《潼关》)(7)把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的颔联和颈联补充完整: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8)默写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阅读。(15分)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二石兽并沉焉(__________)(2)以为顺流下矣(__________)(3)棹数小舟(__________)(4)湮于沙上(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1)如是再啮,石又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