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大额存单最终的收益率为何会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下面,对大额存单的发行对银行理财市场的影响和意义,以及此前市场对于大额存单收益率的预期情况进行回顾,以分析其收益率未达到市场预期的原因。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大额存单的收益率都将维持在低位,甚至有继续降低的可能,最终其收益率可能会与同期定存利率相当接近。6月15日,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浦发银行(600000)、中信银行(601998)、招行、兴业银行(601166),共计9家银行作为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的核心成员,同步发行了我国银行业市场上首批大额存单。在大额存单的发行上,管理层虽然采取了自主定价机制,但9家银行的动作却出奇地一致,全部选择在同期定期存款利率的基础上上浮40%作为大额存单的发行利率。这一收益率水平无疑让整个市场大跌眼镜:一年期大额存单收益率基本定在了3.15%,这一收益率与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差甚远,面对强劲的市场竞争,很难对现有银行理财产品形成冲击;而大额存单的亮点之一——可转让功能也并未实现,如果投资者选择提前支取,那么仅能获得活期存款的利率,这无疑使大额存单的吸引力再度下降。尽管在收益率上并未显示出竞争力,但这9家银行发行的第一批大额存单销售情况却表现良好,基本全部完成预定额度的销售。这说明该收益率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在当前状况下,处于较为合理的水平。但是,大额存单最终的收益率为何会低于此前的市场预期?下面,对大额存单的发行对银行理财市场的影响和意义,以及此前市场对于大额存单收益率的预期情况进行回顾,以分析其收益率未达到市场预期的原因。1大额存单收益率不及预期的原因大额存单是由银行业存款类金融机构面向非金融机构投资人发行的记账式大额存款凭证,具有转让和质押的功能。简单来说,大额存单就是可以转让和流通的定期存款。大额存单的发行被市场视作利率市场化进程中的重要一步,它意味着利率市场化已经棋至终盘,只待最后一跃。央行发布的《大额存单暂行管理办法》规定,大额存单收益率由发行机构自主决定,可同时面向机构投资者和个人投资者。除了门槛更高之外,大额存单与定期存款仅有流动性方面的差别。因此,大额存单可谓是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前的最后一步。相较银行理财产品,大额存单在结构上更加简单明了,不产生通道费用,且流动性优越。因此,此前市场普遍认为,大额存单在收益率方面会对银行理财产品造成冲击,相较目前传统的银行理财产品形成较强的竞争力。但事实证明,这些市场预期并不准确。那么,为何大额存单在真正问世以后,虽然收益率不及市场预期,却形成了一定的销售规模?笔者认为,主要有两方面原因:第一,银行目前的资金较为充裕,因此大额存单被各大银行视作产品线的补充,而非主要的揽储工具;第二,大额存单相较于市场上的其他资管产品有其独特优势,因此受到部分投资者的青睐,存在其固有需求。根据具体情况,可以将这两大根本原因分解开来,找出组成这两大原因各自的因素。1.1银行揽储需求放缓银行作为大额存单的供给方,其对资金的需求程度直接决定了大额存单的收益率,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因素。首先,近期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隔夜利率创一年内新低,银行通过同业拆借借入资金的成本降低。其次,此次发行大额存单的9家银行均为实力较强的全国性商业银行,而这些大银行普遍存在存贷比水平较低的情况。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普遍采取了收缩信贷控制风险的态度,因此揽储意愿不强。再次,和大额存单特点类似的银行保本型理财产品收益率持续走低,相较于负债端,银行目前更重视资产端。最后,目前,月末效应逐渐减弱,银行冲时点的压力骤减,虽然发行时间接近年中节点,但是采用高息吸引存款的动力不强。1.2市场投资需求客观存在资产的价格是由供需双方共同决定的,而投资者需求的存在也是决定大额存单收益率的重要原因。决定投资者需求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此次购买大额存单的客户主要以机构投资者为主,对于机构客户来讲,大额存单可以更为方便地在企业贷款时进行质押,同时也能够开具承兑汇票。其次,一些企业的财务制度较为严格,全部或部分流动资金不能购买银行理财产品,大额存单的性质属于存款,购买大额存单可以增加企业财务收入。最后,大额存单的安全性较高,从理论上讲几乎是“绝对安全”的,且流动性较强,不会出现部分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不达预期或是巨额赎回的风险。对机构投资者来讲,资金的安全性和流动性方面的保障是第一位的,其重要性高于收益率的高低。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大额存单的最终收益率是由供需双方共同决定的。在目前流动性持续宽松的大背景下,大额存单所扮演的角色是银行资管产品线的补充者,而非银行理财产品的竞争者与挑战者。因此,出现了目前这种较低水平的收益率也在情理之中,市场此前对其抱有了较高的预期反而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供需双方对大额存单收益率的影响。2未来收益走势笔者认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