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地藏经》的重要内容地藏经的重要内容2022-03-3112:00:01小编:admin经题先简单介绍一下地藏菩萨本愿经经题的大概意思。“地藏”这两个字,上面我们已简略地谈过,“地”,就是大地。大地能够生长一切,能够运载万物。“藏”,就是宝藏。也含有储藏的意思,大地能够储藏一切宝藏。佛法是心地法门,心如大地。心地是一切智慧福德的宝藏,智慧福德都从这里生长。正如慧能大师开悟时说的一句话:“何期自性,本自具足。”智慧福德,三身四智,五眼六通都是原来有的。“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法都由心生,都是自性的显现,这就是佛法的精髓。佛陀证悟了这个事相,他毫不保留的把这些东西拿来教化我们,希望我们破迷开悟,离苦得乐,让我们都能够悟入佛的知见,这就是认识宇宙人生的真相。也就是教育我们开发自己心地的宝藏,才能脱离尘世的苦恼,才能够得自在乐,如来不开示,我们永远都不会知道。正如经典上说的,“譬如暗室宝,无灯不可见”暗室里有一颗金钢钻,没得灯,你在哪里去找?“佛法无人说,虽慧不能解。”菩萨是自觉觉他,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的人。菩萨是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的人。但是很多人错误的认为,泥塑木雕的就是菩萨,所以土地、财神都称为菩萨,这是错误的。“本愿”就是根本大愿,也就是自性的流露,度一切众生出生死苦海,到涅槃彼岸,这个就是菩萨的根本大愿。翻译者译者是和田沙门实叉难陀,“沙门”的意思是勤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戒定慧是我们自性本具,贪嗔痴是我们本来没有的,也就是说除去本来没有的,恢复本来有的,所以沙门含有返本还原,恢复本来面目的意思。“实叉难陀”汉译为喜学。他是西域和田人,他当时应武则天的邀请,携带了八十卷华严经来到洛阳,后来同菩提流支、义净法师一起把八十卷华严经翻译出来了,就是这位大德,他是地藏经的译者。全经内容现在把地藏经的内容大体上作个介绍。地藏经共有十三品,分为四个部分。第一、包括忉利天空神通品第一,分身集会品第二这两品。第一部分这两品主要介绍地藏菩萨,他是幽冥教主,他的誓愿就是“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未空,誓不成佛”,他久远劫来分身无量,化度众生,出地狱,生人天,行孝道,培福德。他发心是从度亲,度自己的亲人开始,再扩大为度一切众生,所以在这一部分里,介绍了地藏菩萨过去生中示现为长者子、婆罗门女、光目女、国王这四种身份,这就提供我们学习的榜样,这是第一部分。第一部分最难的是“因果”,我们在上面亦已作介绍,这点我们必须了解清楚:第二、包括观众生业缘品第三,阎浮众生业感品第四,地狱名号品第五,这三品主要讲地藏菩萨教化的对象。地藏经教化的对象都是些什么人呢?不孝父母,不敬三宝,不信因果,造种种罪恶,要受地狱苦报的众生。地藏菩萨要救度的众生就是这样的人。第三、包括如来赞叹品第六,利益存亡品第七,阎罗王众赞叹品第八这三品。这三品主要讲地藏菩萨教化众生的方法。我们看地藏经上这样说:阎浮众生中,包括我们大家在内。“举止动念,无不是业,无不是罪。”所以可以说阎浮众生,多数的人都在种地狱因。这个教导也告诉我们修行就是在起心动念之间。因为我们起心动念都在造业啊!都在种恶因啦!要这样用功才得到真实利益,要心念清净才能够广造善业。所以地藏经告诉我们要时时警惕,应该在起心动念上注意,不要造三恶道的因。我们学习了这部经典,就有一个很好的对照,应当时刻谨慎,不要认为地狱离我们很远,其实我们种的因,往往都是地狱之因。在这部分中,我们应懂得“如来盛赞菩萨威神救苦”的原因和利益众生之事。上面讲了许多,但地藏菩萨的大慈悲、大力救护、利益末法众生之事,大家还了解得不多,今复举地藏菩萨本愿经第六品中,如来所说的菩萨利益人天的十一件大事,以加深学习地藏菩萨精神诸同修的理解。一未来世中若有人闻地藏菩萨名,或合掌赞叹作礼恋慕者,是人当超越三十劫罪;二若人或彩画形像,或用土石胶漆,金银铜铁等类,作此菩萨,一瞻一礼者,此人就可生天,不堕恶道,如天福尽,下生人间,犹为国王,不失大利;三若有女人,厌弃女身,尽心供养菩萨像,尽此一报身,更不生有女人世界,可万劫不受女身;四若有女人,厌是丑陋多疾病之身,但于地藏像前志心瞻礼,千万劫中生富贵家,相貌圆满;五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对菩萨像前作诸伎乐,及歌咏赞叹,香华供养,乃至劝于一人多人,则在现世及未来世中,常得百千鬼神日夜卫护,不令恶事辄闻其耳,何况亲受诸横;六若有恶人及恶鬼神,见人归敬供养菩萨形像,妄生讥毁者,此人当永受讥毁之报,堕阿鼻地狱,辗转恶道;七若未来世之病患者,但当对诸佛菩萨像前,高声转读此经一遍,或舍施财物供养经像,或造佛菩萨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灯,或施常住,就可永得解脱。如病人气尽,七日之间高声读经,是人终后,宿殃重罪,至于五无间罪,永得解脱。何况善男子、善女人,自书此经,或教人书,或自塑画菩萨形像,乃至教人塑画,所受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