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成数教学设计成数教学设计9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对学业业绩问题的解决措施进行策划的过程。那么问题来了,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成数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成数教学设计11.教学目标1.理解成数的意义,会进行成数和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改写。2.能应用成数进行有关的计算,进一步提高百分数实际应用的能力。2.教学重点/难点学习重点理解成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有关成数的实际问题。学习难点能把成数转化为百分数后,再根据解决百分数问题的方法来解决问题。3.教学用具教具准备:PPT4.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5分钟)出示新闻消息。1.今年我省油菜籽比去年增产二成。2.某商场因经营不善,今年的收入比去年减少一成。3.今年某省参加高考的学生中,男生占六成。请你选择一句,说说它是什么含义。同学们解释得到底对不对呢?学了今天这节课我们就知道了。板书课题,进入新课。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25分钟)1.理解成数含义。学生预习教材1~3自然段。(1)思考:什么是成数?(2)举1~2例说明成数含义。学生独立预习后小组交流。指名学生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小结。(根据学生汇报的成果适时讲解、板书。)2.教学例2。(1)出示例2:某工厂去年用电350万千瓦时,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今年用电多少万千瓦时?(2)认真读题,理解题意。①“今年比去年节电二成五”这句话你是怎样理解的?②这道题是把谁看成单位“1”?学生小组交流后汇报交流结果。(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指名学生板演后集体订正。(4)总结提升。有关“成数”的问题和前面学习的百分数问题相比,它们有什么联系?学生集体交流后,指名学生回答。学案学生阅读新闻消息,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1.(1)预习教师布置的内容并解决提出的问题。(2)举例说明成数的含义。2.(1)学生思考例题。(2)组内交流,谈谈自己对本题的理解。(3)学生独立列式解答此题。(4)学生谈谈此题与百分数问题的关系。三、巩固练习(5分钟)完成教材“做一做”。提出问题:把谁看作单位“1”?和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之处?2.完成教材第4题。四、总结收获。(5分钟)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布置作业。五、课堂小结“成数”对学生来说是个陌生的词语,教学开始,呈现几则含有成数的例子,让学生充分表达对句子含义的理解,由此引出本节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欲望。教学中,主要采取“放”的形式,首先让学生预习教材,并通过小组交流理解“成数”的含义;其次,让学生根据例题进行分析,独立列式计算;最后,通过对比,总结出成数问题与百分数问题的关系,调动了全体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六、课后习题1.把下面的'“成数”改写成百分数。三成(30%)六成(60%)七成五(75%)十成(100%)2.把下面的百分数或分数改写成“成数”。40%(四成)(七成)(九成五)85%(八成五)3.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因虫害严重,比去年减产了一成,去年的产量是450千克。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产量是多少千克?答案:450×(1-10%)=405(千克)答:李阿姨家今年的棉花产量是405千克。4.文化小学有学生1200人,只有一成五的学生没有参加意外事故的保险。参加了保险的学生有多少人?答案:1200×(1-15%)=1020(人)答:参加了保险的学生有1020人。板书成数三成=3/10=百分之三十五成=5/10=百分之五十成数教学设计2一、学习目标(一)学习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相对于“折扣”,“成数”对学生来说是个陌生的词语,但有了“折扣”的铺垫,学生理解起“成数”不算太难。本课时从实际问题引入,进而把成数问题转化成百分数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二)核心能力在理解成数含义的基础上,运用迁移类推,将成数转化成百分数,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三)学习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能用自己的语言举例说明成数的实际含义,并会准确进行成数和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相改写。2.通过独立思考,运用迁移类推,能将成数问题转化成百分数问题,在分析、归纳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和提高解决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四)学习重点理解成数的含义,会将成数问题转化成百分数问题。(五)学习难点正确解决生活中的成数问题。(六)配套资源实施资源:《成数》名师课件。二、学习设计(一)课前设计1.预习任务(1)从报纸、杂志、网络上搜集一些关于成数的例子。【设计意图:通过搜集一些成数的相关例子,有助于学生了解成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形成对成数的初步认识,为课堂教学做好铺垫。】(二)课堂设计1.情境引入师:农业收成,经常用“成数”来表示。比如,我们来看看,老师搜集到的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