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手太阴肺经目的要求(一)经脉循行体内: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返循胃口,上膈属肺。体表:从胸前壁外上方,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止于拇指桡侧端。支脉从腕后到食指桡侧端,与手阳明大肠经相接。2、循行分布特点走向:从胸走手位置:手内侧前缘循行:体内联系:属肺,络大肠。并与胃、气管、喉咙联系。属性:阴经属络关系:属肺络大肠起止穴:中府—少商交接关系:上接足厥阴肝经,下交手阳明大肠经。(二)主要病候(三)主治概要(四)常用腧穴起于中府,止于少商,左右各11个穴位1.中府(肺募穴)定位:前正中线旁开6寸,平第一肋间隙处(云门下1寸)。功能:清宣上焦、疏调肺气主治:配穴:肺俞、尺泽、太渊—气管炎(俞募)定喘、内关—哮喘复溜——肺燥咳嗽刺灸:向外斜刺或平刺0.5~0.8寸,不宜向内深刺,免伤肺脏而致气胸。现代研究:治肺痨、诊断作用、缓解哮喘定位: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腱桡侧凹陷处。功能:清肺降气,和肠舒筋。主治:配穴:肺俞、中府—咳嗽,气喘,胸痛太渊、太溪、肺俞—肺热咯血委中点刺—急性吐泻、丹毒曲池—肘臂挛痛刺灸:直刺0.8~1.2寸,或点刺出血。可灸。现代研究:降压、调整结肠蠕动、神经性呕吐3.孔最(郄穴)4、列缺(络穴八脉交会穴—通任脉天星十二穴)5.太渊(输穴原穴八会穴—脉会)6、鱼际(荥穴)7.少商(井穴)手太阴肺经小结手太阴经常用穴定位3、肺经穴位主治表4、中府、云门不可深刺,以免伤及肺脏,造成气胸,少商、鱼际、尺泽治疗实热证时,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关节部位腧穴不宜用直接灸(列缺、经渠、太渊针刺时避开桡动脉,勿伤及,慎直接灸,禁化脓灸)。病例手阳明大肠经目的要求(一)经脉循行:体表:从食指桡侧端沿上肢外侧前缘上行,经肩颈上颜面,在人中沟交叉到对侧,在鼻翼旁与足阳明胃经相接。体内:络肺,属大肠。面部支脉进入下齿龈,绕上唇。2、循行分布特点:(二)主要病候:(三)常用腧穴:起于商阳,止于迎香,左右各20个穴位1、商阳(井穴)定位:手背第一、二掌骨间,当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另两种取穴法)功能:祛风解表,清热通络。主治:配穴:水沟—口唇不收,喑不能言,口噤不开。曲池—遍身风疹。复溜—多汗症或无汗症.颊车、下关—下齿痛,口眼斜。手三里、肩髃—上肢不遂。三阴交—滞产,胎盘不下。三阴交、至阴穴—催产。列缺(原络)—大肠经病变。大椎、风池—感冒太冲(同时针刺,称为“开四关”)—常用于急救,小儿惊风(气机不利引起的精神障碍)。刺灸:直刺0·5~1寸。可灸。孕妇慎用。现代研究:针麻止痛、引产、预防流感3、手三里4、曲池(合穴、降压要穴、三大清热要穴、皮肤病三要穴、通关利节要穴、上肢不遂必取要穴)5、肩髃(手阳明,阳跷脉交会穴)5、迎香手阳明大肠经小结手阳明经常用穴定位手阳明经穴位主治病例足阳明胃经(一)经脉循行2、循行分布特点:《灵枢·经脉》:是动脉则病:冲头痛,目似脱,项加拔,脊痛,腰似折,脾不可以曲,腘加结,踹如裂,是为踝厥。是主筋所生病者:痔,疟,狂、癫疾,头囟项痛,目黄,泪出,鼽衄,项、背、腰、尻、腘、踹、脚皆痛,小指不用。肠鸣腹胀,水肿,胃痛,呕吐或消谷善饥,口渴,咽喉肿痛,鼻衄,胸及膝髌等本经循行部位疼痛,热病,发狂等症。(本经病候:主“血”所生病。并经多气多血,辰时气血注此)(三)主治概要(四)常用腧穴:起于承泣,止于厉兑,左右各45个穴位1、承泣(明目要穴)2、四白3、地仓(口区三大要穴—三穴四处)4、颊车—面瘫(嘴角歪斜)、牙痛要穴5、下关6、头维7、梁门8、天枢(大肠的募穴,止泻要穴)9、归来10、伏兔11、梁丘(郄穴)12、足三里(合穴、下合穴、本经代表穴、强壮保健穴、回阳九针穴)梁丘、期门、内关、肩井—疏肝理气、宽胸利气—乳痈髀关、解溪—下肢痿痹悬钟同灸—预防老年中风治疗各种虚证,为保健要穴刺灸:直刺1~2寸。可灸(常用化脓灸——保健灸)。现代研究:胃肠蠕动双向调节、增加唾液淀粉酶含量、血液成分有一定影响13、上巨虚(大肠下合穴)14、下巨虚(小肠下合穴)15、丰隆(络穴、化痰要穴)16、解溪(经穴)17、内庭(荥穴、清胃火要穴、引热下行要穴)足阳明胃经小结足阳明胃经常用穴位定位大腿伏兔髂前上棘~髌底外侧端连线上6寸梁丘髌底上2寸足三里3寸下小腿上巨虚犊鼻下6寸胫骨前缘外1横指肢下巨虚9寸丰隆8寸---2横指犊鼻:髌骨与髌韧带外侧凹陷中。解溪:足背横纹上,拇、趾长伸肌腱之间。足内庭:第2、3趾间,趾蹼缘后赤白肉际(缝纹端)厉兑:第2趾外侧趾甲角旁0.1寸。3、足阳明经穴主治表伏兔犊鼻局部病症足三里强壮要穴梁丘胃肠病急性胃痛上、下巨虚大、小肠病症丰隆痰证解溪头面五官癫狂内庭胃肠、神志、热病齿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