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政策分析及建议.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1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政策分析及建议.pdf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政策分析及建议.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经济政策分析及建议摘要:2020年春节爆发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巨大冲击。从国际经验来看,在疫情发展的不同阶段,经济政策的应对侧重点有所差异。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迅速反应,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来保障恢复生产,主要包括三方面政策:一是财政政策保障疫情防控供给、加强减税降费力度;二是金融政策降低企业融资成本、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三是就业政策保障职工待遇权益、分担企业稳岗成本。伴随新冠肺炎疫情的逐步缓解,潜在经济风险将逐步暴露,应保持清醒认识,进一步强化经济政策支持,促进经济社会平稳回归。关键词:经济政策;新冠肺炎疫情;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就业政策1全球疫情应对经济政策分析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类与传染病做斗争的历史。历史经验表明,每次与大型疫情抗争的代价不仅仅是生命健康,还有重大的经济损失。如2003年非典疫情、2009年甲型H1N1流感及2015年MERS病毒蔓延等,都曾对全球经济产生不小的冲击。受疫情影响的各国结合经济环境背景,根据疫情不同发展时期的特点,制定防治措施和处理机制,以降低疫情带来的经济社会负面影响。1.1疫情发生初期,以财政资金扶持政策为主疫情发生初期,紧急救援资金及部分进出口企业受到直接经济影响,因此采用直接财政政策弥补短期疫情损失成为普遍共识。我国政府在2003年非典疫情初期,中央财政设立20亿元非典型肺炎防治基金,用于补助困难地区非典患者救治和医疗设备购置。2009年3月,墨西哥政府为应对甲型H1N1流感爆发划拨21.7亿美元来刺激经济发展,用于弥补政府对受疫情冲击严重企业减免的税收,并为有需要的企业提供优惠贷款及融资。韩国政府为应对2015年MERS病毒蔓延花费135亿美元刺激经济,重点关注受疫情冲击的旅游业和零售业企业出口商,缓解就业市场低迷。1.2疫情发生中期,政策重在减税降费等方面伴随疫情发展,行业间、区域间的经济连锁反应加剧,疫情的经济负面影响范围不断扩大,普惠性的减税政策更加适用于缓解企业经营压力,帮助企业渡过难关。非典疫情中期,我国政府对取得特殊临时性工作补助的个人、捐赠用于防治非典型肺炎的医疗设备、经营蔬菜的个体工商户等做出免征税费规定。财政部出台《财政部关于对受“非典”疫情影响比较严重的行业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的通知》(财综明电[2003]1号),针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餐饮、旅店、旅游、娱乐、民航、公路客运、水路客运和出租汽车等行业减免部分政府性基金。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政府各部门已出台《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通知》《关于优化纳税缴费服务配合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明确对受疫情影响的个人和企业的还款及纳税期限进行合理延长,并对疫情防控重点保障企业贷款给予财政贴息支持;对于支持疫情防治的机构、相关企业和个人、社会捐赠等方面,涉及增值税、所得税、房产税等税费项目予以优惠。1.3疫情发生后期,政策转向促进就业与消费疫情进入减退期后,经济政策重点将再次发生转移,一方面,在疫情爆发中出现的失业人员迫切需要再就业;另一方面,经济社会急需提振经济的刺激性政策进行自我修复。促进再就业方面,非典疫情后期,为提高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力度,2003年8月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出台措施,通过延长再就业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将再就业对象扩大到集体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等举措缓解就业压力。辽宁市政府提出计划开发10万个公益性岗位,并给予岗位补贴和社保补助,免费为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提供职业介绍服务。加快振兴经济、促进消费方面,2015年MERS疫情后期,韩国政府为重振经济,恢复受疫情严重响的旅游业,通过免除2015年7—9月的团体旅游签证手续费、延长疫情发生时期单次签证有效期、允许持有日本团体旅游签证的中国游客免签入境3项便利措施吸引国外游客赴韩旅游。2我国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出台的经济政策春节疫情爆发伊始,党中央迅速反应,于2020年1月25日召开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做出短期内“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的判断和抉择。2020年2月3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再度召开,在疫情防控的工作上,提出了“要继续为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而努力……聚焦疫情对经济运行带来的冲剂和影响,围绕做好‘六稳’工作”。各地方政府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来保障恢复生产,主要包括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和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