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机关保密工作规章制度机关保密工作规章制度在当下社会,制度的使用频率逐渐增多,制度对社会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对社会公共秩序的维护,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想必许多人都在为如何制定制度而烦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机关保密工作规章制度,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机关保密工作规章制度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和有关保密的规定,结合我局实际,制订本制度:一、国家秘密关系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全局干部职工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自觉遵守保密法,严格执行各项保密规定,按照既确保国家秘密又便利工作的原则,做好保密工作。二、保密范围(一)审计工作中涉及的被审计单位需要保密的事项及其文件材料。(二)查处有关领导干部的尚未核实的违反法纪的事项及其文件材料。(三)审计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等文件材料。(四)尚未对外公布的审计事项、审计情况、统计资料及其文件材料。(五)局机关尚未公布的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人事任免、干部考查等情况。(六)计算机内存储的涉密文件、资料等。(七)其他需要保密的文件、会议记录、工作记录本等。三、工作秘密和商业秘密审计工作中,对不属于国家秘密,但又不宜公开的'事项,为工作秘密,工作秘密未经批准,不得擅自扩散。审计工作,被审计单位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为商业秘密,要严格依照有关法规规定予以保护。审计人员应严格按照审计现场保密工作规定,妥善保管审计笔录、文件、资料、软盘等,把保密工作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四、保密规定(一)不该说的国家秘密不说、不该知道的不问、不该看的不看、不该记录的不记录。(二)不准在私人通信和普通电话中涉及国家秘密事项,不准在公共场所和家属、子女、亲友面前谈论国家秘密。(三)不准携带保密文件、资料游览、参观、探亲、访友和出入公共场所。(四)不准私自启封、复制、使用、存放、销毁保密文件和材料。(五)不得向组织隐瞒失、泄密事故。五、因违反保密制度,造成失、泄密事故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失密、泄密事件触及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机关保密工作规章制度2根据国家有关保密法规,结合我局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一、加强保密教育,增强保密意识。单位要有一位领导负责保密工作,经常组织学习保密法规,增强保密意识。二、单位印制秘密文件、资料要经主管领导审批,并标明密级、发行范围、印制数量。秘密以上文件、资料要有专人负责,逐件登记,妥善保管。销毁时要逐件登记,经领导批准,并有2人以上监销。三、外出工作需携带的秘密文件、资料,须经领导批准,且妥善保管,确保材料安全。绝密文件、资料原则上不准携带外出,确需携带的须经本单位主要领导批准。四、翻印、复印上级下发的秘密、机密文件,须经发文单位或本委领导批准。禁止将秘密文件、资料拿到社会上去复印。复印件按原件保管。绝密文件不得翻印和复印。五、加强对密码电报的统一管理,确保密码安全。严禁自行复制(印)密码电报。摘录密码电报要指定专人负责,并妥善保管。禁止用机要信件或平信邮寄密码电报。禁止将密码电报原文印成文件下发。禁止携带密码电报外出工作。回复密码电报坚持“密来密去”的原则,禁止密来明去,明来密去或密电来电话复。六、不得用明传电报传发秘密事项。七、不准在无保密设施的有线或无线电话谈论秘密事项。八、禁止在公共场所或与无关人员谈论国家秘密。九、未经领导批准,不得向新闻单位或有关部门提供秘密信息,以及公开报道后造成不良社会影响的重大事项、重大案件、涉外案(事)件、重大事故和有关数字。对正在办理的事务,不得告诉无关人员,不得公开报道。十、对境外记者的.电话采访,一律拒绝。邀请境外记者进行采访,须经本单位领导批准,按有关规定办理手续。接待外国和境外人员,应明确介绍口径、参观范围和路线等,注意保守国家秘密。十一、召开具有秘密内容的会议,须采取必要的保密措施,管理好会议文件、资料,防止泄密和丢失文件、资料。绝密文件必须立即收回。十二、任何人员未经批准不得将自己所接触的本单位或者外单位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等,写成稿件向公开发行的报刊投稿或者编入公开发行的书籍中。十三、发生失泄密事件要及时报告,并采取补救措施,以减少造成的危害。凡违反本制度造成泄、失密事件的,按照《保密法》和《保守国家秘密实施细则》进行处理。机关保密工作规章制度3一、本部门既是市委的工作机构,又是市政府的工作机构,涉密内容较多,做好保密工作十分重要。二、保密范围:有关党和国家机密事项和本部门业务中尚未公开和不准公开的事项,在规定时间内不准泄密。主要有以下内容:(一)需提交市编委会研究决定的涉及人员调动事项;(二)需提交市编委会研究决定的`涉及机构的设立、调整、撤并、更名、挂牌等变动事项;(三)需提交市编委会研究决定的涉及编制核拨、单位领导职数及机构规格确定等事项;(四)需提交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