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药师经讲义工作开展情况药师经讲义2022-01-1511:00:02小编:admin大众要知道众生与佛其实是一样的,就只不过众生是这个如来藏潜伏着,大众不知出离的重要。大众应观三恶趣苦,乃至三苦、八苦、无量苦苦,而发菩提心修行。这个典教就是这个意思。尤其是众生与佛本来如华严经所云:「心、佛、众生,三无差别」的,但修证各有各的方法。由于发心之初,发心之大小不等,所以教有深浅,果有高下。那小乘声闻初初发心,只知度自己,而不知度人,这是小乘声闻之发心。第二,自己先成佛,然后度人,这是大乘声闻之发心。第三,我教如舟,我及众生同舟共济,这是大乘菩萨之发心。最后佛菩萨之发心:「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我不度众生,谁度众生?」完全无我,这是最上乘发心之方法。其次,对大众学佛根基,无论任何人不须考虑,任何人与金刚萨埵、阿弥陀佛必定有缘。金刚萨埵是消灭人道五个烦恼,这五个烦恼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烦恼有五个「粗烦恼」,是贪、瞋、痴、慢、妒;五个「细烦恼」是身见、边见、邪见、见取见、戒禁取见,这是众生的邪见。而金刚萨埵能消灭一切众生之业障,消灭一切众生不正当之见地。阿弥陀佛与一切世界众生有缘,唸阿弥陀佛必定可以带业往生。此外,如莲华生大士、观音菩萨、药师佛都与大众很有缘。以上所讲阿弥陀佛、金刚萨埵多数都是说实教的法,成佛必定经过这个过程。这过程是众生迁就佛来修行,并不设方便,必定要如是修、如是悟、如是证,是实实在在的,这就是「实教」。药师佛属于「权教」,是佛为众生而设的,是个慾钩。众生若先能将万缘放下,一切一切放下,如功名富贵、妻财子禄,样样能放下,专修阿弥陀佛的法是最好。因为阿弥陀佛法是度生的法门,多数讲的是「实教」。至于药师法是「济生法门」,即救济众生的法门,是随顺众生而说法的。什麽叫做「权教」?好似药师佛法是随顺众生满其愿:大众求财的,药师佛满他的财;大众求福的,药师佛满他的福;求智慧得智慧,求妻得妻,求财得财,求洋房得洋房,求什麽就得什麽。药师佛的方法是用慾钩来引众生,满众生所求一切愿,使其顺水行舟而成佛,这就是「权法」。所以权法是佛就众生,看众生要什麽就给什麽,随众生根机而设,是谓「权教」。「实教」则不是如此,一定要如此修心,要如此修证,众生一定要依佛。「权法」则是佛依众生,所以是两个法门。昨天所讲的实法多些,今天所讲一半实,一半权。其次,大众修行一定要瞭解一心之旨──一心不乱。照阿弥陀经所云:「念持名号,一心不乱。」这句话很值得我们去揣摩。如果明瞭一心不乱的宗旨,则自己一切的烦恼就是究竟觉。何以故?五方佛如何成佛呢?因为将行者的烦恼复性妙用,将贪、瞋、痴、慢、妒一转,便可转识成智。如贪心起时,能悬崖勒马,将贪一转而转为妙观察智,这是西方阿弥陀佛成佛之办法。若大众瞋恨心起的时候,能悬崖勒马,而修心养性,将瞋恨心变为慈悲心,则可将瞋恨心转成大圆镜智,这是东方阿閦鞞佛成佛之办法。若人生贡高我慢心,临危急时醒觉,将贡高我慢心转为平等心,就可以将慢心转成平等性智,这是南方宝生佛成佛之办法。大众起瞋恨心、妒忌心时,如能各自纠察,将妒忌心止息,悬崖勒马,将这妒忌心转移,就可将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这是北方不空成就佛成就之方法。若大众愚痴心起时能够醒觉,就可将愚痴心转为法界体性智,这是中央毘卢遮那佛成佛的办法。修行贵乎一心不乱。我讲从前的一段故事给大众听听:从前,有一大德,唸阿弥陀佛已成功,唸了数十年,能预知时至。当该大德已预知时至,即对门徒说:他在某时某时便往生。往生之后,大雄宝殿会发噹噹响声;若无钟声,即表示无法往生。他把遗嘱预先留下。果然,时候一到,他上了宝座,一打座就圆寂了。但在打坐时,大雄宝殿钟声不响,那一班僧众不知原理何在。后来经过相当时候,该大德之师弟到来,分析其师兄修持这麽久,临命终时必定可以往生,为何命终时该大雄宝殿的钟声不响的原因,于是就在其师兄之宝座上打坐。坐至相当时候,偶然举头一望,便大大醒悟。他看到座前正好有一棵很美丽的桃树,树上有好多好大好漂亮的桃子。于是该师弟领大众至桃树前唸佛,在桃树周围找找看是否有虫,最后看到一个大桃子上有条虫,便对众谓:「师兄本来修持甚好,无奈命终时看到桃子,心一动,想吃桃子,便堕落变成一条虫。」现在他怀疑当着桃树,把虫捏死,马上唸阿弥陀佛,其师兄即刻往生,则大雄宝殿之钟声必定会响。于是大众围绕桃树唸佛,将虫捏死,不到数秒,大雄宝殿的钟即噹噹地响起来。所以修行人最紧要的关头,即在临命终时一心不乱,万缘要放下,尤其是对儿女不可以留恋。若一想儿女,第二世便要投胎做别人的父亲;若一想父亲,第二世便做别人的儿女。临命终时若一想太太,第二世又投胎做别人丈夫。故若不能放下,就永远不能脱离轮迴之圈子。所以唸阿弥陀佛贵乎一心不乱,妻财子禄、父母兄弟及所有子女,样样都要在临命终时放下;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