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历史典故及出处.docx
上传人:努力****振宇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成语历史典故及出处.docx

成语历史典故及出处.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成语历史典故及出处成语历史典故及出处箕山之节箕山是古代传说唐尧时的隐士许由、巢父隐居的地方。节:名节,节操。指归隐以保全节操。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亦作“箕山之志”、“箕山之操”。典出《吕氏春秋·求人》:“昔尧朝许由于沛泽之中,曰:‘……请属天下于夫子。’许由辞曰:‘为天下之不治与?而既已治矣。自为与?啁噍巢于林,不过一枝;偃鼠饮于河,不过满腹。归已君乎!恶用天下?’遂之箕山之下,颍水之阳,耕而食,终身无经天下之色。”后因“箕山之节”谓隐居不仕的节操。西汉末年,小有才气的薛方一度担任郡椽祭酒,朝廷多次想起用他,他都不愿离开。后来,王莽用豪华大车高标准去迎接薛方。薛方客气地谢绝使者说:“尧舜在上,下有巢由,今明主方隆唐虞之德,小臣欲守箕山之节也。”二竖为虐春秋时鲁成公十年(前581年),在位十九年的晋国国君晋景公突然得了重病。宫中的御医看到病势很凶,又吃不准是什么病,一个个束手无策,没人敢下药。晋景公的太子、后妃、文武群臣都十分着急。这时,大夫魏锜的儿子魏相来见景公,说:“我知道秦国有位名医名叫高缓。他是神医扁鹊的门徒,对各种疾病都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医治各种疑难杂症,现在是秦国的宫廷御医。要想治好大王的毛病,非此人不可,大王为什么不派人去请他呢?”在场的几个文武官员听了,十分惊讶,说:“现在秦晋不和,秦国成了我们的敌国,怎么会肯派良医来给大王治病呢?”魏相回答说:“体恤彼此间的灾患,可以改善邻国之问的关系,使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睦起来。我愿意凭三寸不烂之舌,前往秦国,说服秦桓公派高缓前来为大王治病。”晋景公听了十分高兴,立即派魏相前往秦国,请秦桓公派高缓前来为自己治病。于是,魏相当日便收拾行装,星夜赶往秦国。几天后,魏相来到秦都咸阳,向秦桓公说明来意。秦桓公起初不答应,魏相便给秦桓公分析利弊,说明秦晋和好的重要性,并指出晋国派他前来求医,正表示晋国愿意和秦国和好。秦国也正可利用这一契机,和晋国建立睦邻友好关系。秦桓公见魏相言辞恳切,句句在理,便同意了,并吩咐高缓星夜随魏相赶赴晋国。魏相和高缓还未到达晋国,一天晚上,晋景公突然做了一个怪梦。在梦中,他见到两个竖子(小孩)从鼻孔中跳出来,一个说:“高缓是当今最有名的医生,他用药很有一套,我俩必然会受到伤害,我们怎样才能逃过这场灾难呢?”另一个小孩不以为然地说:“怕什么,我们只要躲到盲的上面,膏的下面(我国古代医学把心尖瓣叫膏,心脏和隔膜之间叫育,认为这是药力无法达到之处),他就奈何不了我们了。”两个小孩商量了一会,又从鼻孔中钻了进去。顿时,晋景公觉得胸中一阵剧痛,不由醒了过来,但梦中的情景仍宛然在目。第二天,魏相带着高缓来到宫中。高缓给晋景公诊脉作了检查,说:“大王的病灶在育之上,膏之下,针灸达不到,药力不能及,没法治了,请大王谅解。”晋景公听了,叹了口气说:“你所诊断的情况,正和我昨夜的梦境相同,你真是名不虚传!”于是,晋景公下令送给高缓一笔厚礼,派人把他送回秦国。过了不久,晋景公果然不治而亡。后来,“二竖为虐”这一典故,用来形容病情危重,不可救治;用“二竖”来指代病魔。公车上书典出《史记·滑稽列传》。汉武帝时的东方朔,遍观博览,见多识广,天文地理无不通晓,而且为人幽默风趣,行为不拘礼节。武帝召他谈论古今,他旁征博引,令武帝非常满意。到了吃饭时间,武帝与他一同进餐,吃完之后他把所剩酒肉全部带走,以致弄得衣服脏污不堪。武帝赐他丝帛,他也毫不推辞地接受下来。东方朔用巨财娶长安美女为妻,而且不到一年就更换一个,当时人都称他为“狂人”。但东方朔说:“我是在朝廷中避世,聪明人避世于朝廷,而不必都隐居于深山之中。”东方朔以此作为自己持身处世的策略,反映了他的智慧。伴君如伴虎,帝王身边为是非之地,稍有不慎就会卷入政治斗争的漩涡之中,罹上大祸。东方朔以“狂人”的形象处武帝之侧,表现出他对世事、形势的洞若观火,与孔子所讲的“大隐隐于朝,小隐隐于市”的处世哲学也相一致。当初,东方朔入长安以博取武帝的注意,就采取了与众不同的方式。按照当时的规定,上书朝延要经公车(官名)转交。东方朔初到长安上书,用了三千块奏牍(木板),公车派两名精壮之士才能勉强搬动,武帝连续读了两个月才读完。此举果然引起武帝的注意,并委任其为郎官。后来,“公车上书”这一典故,用来指向帝王上书,以求得任用。丹霞烧佛典出宋·道原《景德传灯录》。唐朝宪宗元和年间,天然禅师云游四方。“天然”是丹霞的法名,当初他投奔马祖时,还未参礼,便骑坐在圣僧塑像颈上,马祖说:“我子天然。”由此丹霞也称为“天然法师”。有一年冬天,天然法师来到了洛阳城南的龙门香山惠林寺,认识了寺里的伏牛和尚。两人一起诵经参禅,修行悟道,十分融治。一天,天寒地冻,滴水成冰。丹霞和伏牛两人一起坐禅。坐禅完毕,手足都已冻僵了。丹霞想,天这么冷,该找点木头来烤火。但庙宇中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