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社区乡村振兴调研报告一、牙哈镇团结社区基本情况团结社区是全镇经济、政治、文化中心,区位优势十分突出,素有“库车东大门、经济开发区后花园”之称,团结社区重点围绕城镇化改造、人居环境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结合,坚持“政府引导、群众自愿、整体规划、自拆自建”的原则,按照“一街、两湖、三园、五区”的总体规划,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社区,引导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满意度。二、打造“一街、五区”产业化布局,助力乡村振兴发展。(一)党委、政府及主要领导对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如何推进乡村振兴的认识?并做了哪些工作进行布局规划?为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牙哈镇党委、政府积极争取广大居民意见,结合牙哈镇整体布局及区域位置优势。牙哈镇打造““一街、五区”产业化布局,重点打造新巴扎及沿街的娱乐休闲中心区,供电所沿街以西的汽车销售及修理区,供销社为中心的沿街五金交易商贸区,乡政府为中心的政治、经济为中心的综合服务区,牙哈镇东大桥为中心的观光休闲区。(二)对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的思考,认为乡村振兴示范点应具备哪些基本的条件和优势(概述),乡村振兴示范点应起到哪些示范带动的效果,打造乡村振兴示范点的初步想法和当前的一些工作思路。一是发挥政治优势,一以贯之把“三农”工作摆在首位。“三农”工作始终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1982-2018年,中央先后出台20个中央一号文件聚焦“三农”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年末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中明确指出,办好农村的事,实现乡村振兴,关键在党,必须加强和改善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切实提高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能力和定力,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提高新时代党领导农村工作的能力和水平。二是发挥制度优势,集中力量办好乡村振兴这件大事。集中力量办大事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解决我国当前主要矛盾和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还是农村,其中,最突出的短板是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聚焦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发挥我国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形成了跨地区、跨部门、跨单位、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主体的社会扶贫体系,脱贫攻坚战取得决定性进展,66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要举全党全国全社会之力,以更大的决心、更明确的目标、更有力的举措,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谱写新时代乡村全面振兴新篇章。三是发挥改革优势,不断激发农业农村发展新活力。40年前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当前,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区,出现了很多新矛盾和新问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城乡之间要素合理流动机制亟待健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强化。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根本靠深化改革。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要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要发挥人才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关键作用,把培育本土人才与引进外来人才相结合,构建支持引导社会各方面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政策体系;要加大公共财政要向“三农”倾斜的力度,加快建立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要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维护农民权益,切实发挥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作用。四是发挥文化优势,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我国是农业大国,有着悠久农耕历史和灿烂农耕文化,它们是乡村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体现着乡村振兴的软实力。优秀乡村文化能够提振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增强农民凝聚力,形成良好社会风尚。要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乡村社会的治理水平,构建和谐有序的乡村社会;要把保护传承和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让优秀农耕文明在新时代重新焕发生机活力。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采取符合农村农民特点的方式,广泛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农村思想道德建设,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让乡村焕发文明新气象。要健全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采取各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广泛开展农村各种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