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持人应善用聚敛思维.docx
上传人:一吃****春晓 上传时间:2024-09-15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论主持人应善用聚敛思维.docx

论主持人应善用聚敛思维.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论主持人应善用聚敛思维论主持人应善用聚敛思维论主持人应善用聚敛思维作者/赵娅军【摘要】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一个人的语言表达直接反映和体现着他的思维。然而由于思维习惯的问题,许多主持人不能在工作中很自如地运用多种思维方式来完成自如表达,所以强调主持人自觉运用多种思维方式非常有必要。在多种思维模式中,发散思维经常被我们使用,但是与之相对的聚敛思维却使用较少。一个主持人要主动在节目中运用聚敛思维,惟其如此,主持人才能有得体的表达,也才能使节目流畅连贯。【关键词】主持人聚敛思维追问对比doi:10.3969/j.issn.1002-6916.2012.18.037我们经常能够看到主持人侃侃而谈,且头头是道,我们会称赞他口才出众,其实这种出众的口才不仅与其渊博的知识和文化修养密切相关,而且他的思维形式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现在部分的研究只关注到主持人文化修养对于口才的辅助和制约作用,往往忽视思维——这一更核心的关键所在。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是考察一个人智力高低的主要标志。恩格斯把思维誉为“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人的一切创造性活动都与思维力有关。人类进步从根本上说,就是人的思维的进步。语言和思维密切相关,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语言是思维的直接现实。”语言是思维的载体之一,是外在表达形式,思维是语言承载的内容。现在主持人正经历着语用转型的时期,大量主持人在工作状态下都是现场生成言语,进行即兴表达。同时随着直播形式的普及化,主持人想在特定的语境中有得体甚至是精彩的表达必须具备良好的思维能力,惟其如此才能体现出语质,游刃有余地完成好主持工作。一期《非诚勿扰》节目中有位男嘉宾饱读诗书,出口成章。当有位女嘉宾提出问题之后,男嘉宾引经据典,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尽的回答。主持人孟非在男嘉宾回答完说了一句话:“观众朋友大家好,您正在收看的是《百家讲坛》之《非诚勿扰》特别节目。”这句话不仅概况了男嘉宾的说话风格,同时又对男嘉宾略显冗长的回答进行了规劝,现场观众和电视机前的观众都会心一笑。孟非此时用的也是发散思维。对于发散思维形式,很多主持人能够自如运用,因为这种思维模式是从一点延伸出去,思维的触角向四面八方扩展,这种方式我们普通人在生活中也经常会用到。而很多人却缺少运用与之相反的另外一种思维模式——聚敛思维的自觉性。聚敛思维,也称聚合思维或者集束思维,它是相对于发散思维而言的。它与发散思维正好相反,它是以某一思考对象为对象,尽可能地运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将各种信息重新进行组织,从不同的方面和角度,将思维集中指向这个中心点,从而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如果说发散思维是“由一到多”的话,那么聚敛思维则是“由多到一”。当然在集中到中心点的过程中要注意吸收其他思维的优点和长处。聚敛思维不是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具有创新性的整合,即以目标为核心,对原有的知识从内容和结构上进行有目的的选择与重组。聚敛思维法主要包括层层剥笋法、目标识别法和间接注意法。这些方法促使人们从事物的各个方面人手,对各种信息进行筛选、挖掘,最终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对于一个主持人来说经常面临很多的信息和线索,在庞杂的信息系统中我们选择哪个作为谈话的内容和关注的焦点?这个时候主持人就需要很强的聚敛思维能力。比如在谈话节目中,当嘉宾说了很多内容,我们应该在他的内容中选取哪一点继续追问呢?需要聚敛思维;当我们提出的问题不被嘉宾正面回答或者嘉宾避而不谈,我们需要怎样“曲线救国”换个说法套出我们所要的回答呢?需要聚敛思维;当场上嘉宾和现场观众意见多种多样且又相持不下时,我们怎样寻求各方的共同点,折中地予以总结呢?同样需要聚敛思维。其他类型的节目也是如此,只要我们的节目有一个明确的主题,那么主持人在实现这个主题的过程中就一直需要聚敛思维来调节自己的言语内容。很简单的例子,白岩松在《新闻1+1》中谈到酒后驾车肇事并在撞人之后留下一句“我爸是李刚”的李启明事件的时候说到:“不管是过去杭州的酒驾70马,或者说是什么样的富二代、官二代或者怎么怎么样,人们很容易说现在这代孩子怎么这样,80后或者90后。但是我觉得恰恰是透过又是这样一个孩子发生的事情,我觉得我们50后和60后是不是要检讨一下自己,我们该怎么样做父母。随着时代的进步,会有越来越多的父母有钱、有权、有名或者有资源,但是不管你有钱、有权、有名或者有资源,都应该一如既往地去做父母该做的事情,不该给孩子一种你可以超越了你的钱、你的权、你的名、你的资源的那种行为。”这是白岩松的一种常态表达,他在面对李启明事件的时候,首先迅速从这个个别现象运用发散思维,联想到相关的富二代、官二代的其他报道,再透过事件的主角-80后、90后的行为本身,归结到始作俑者可能是孩子的父母这个本质。这其中聚敛思维的痕迹很明显。其实我们每天在思考、说话的时候都会用到聚敛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