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的高分复习技巧.docx
上传人:睿达****的的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数学的高分复习技巧.docx

数学的高分复习技巧.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0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数学的高分复习技巧数学的高分复习技巧数学的高分复习技巧1学习状态有四个层次根据笔者长期的教学与观察发现,高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状态大致可以划分为四个层次:概念清、原理透、方法熟、思想通。所谓概念清,就是清楚高中课程中的每一个数学概念,明确每一个数学对象的组成要素,并能运用它们进行思维判断;所谓原理透,就是对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公理、定理、公式与法则理解透彻,并能运用它们进行判断推理;所谓方法熟,就是能熟练运用高中所学习过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所谓思想通,就是能正确运用哪些在整个高中数学中起指导意义的重要思想与观点去解决问题。明晰高考命题趋势20xx年是我省实施新课程高考的第四届,我们一定要在老师的指导下,研究《考试说明》和近三年的高考试卷,明晰高考数学命题走向。《考试说明》就是对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3个问题的具体规定和解说。研究高考评分细则和考纲,就会发现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得分点,从而进行合理科学的备考。我们可以结合前几年的高考各科评价报告,对《考试说明》进行横向和纵向的.分析,发现命题的变化规律。近几年高考数学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强调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注意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就是说高考最重视的是具有普遍意义的方法和相关的知识。例如,将直线方程代入圆锥曲线方程,整理成一元二次方程,再利用根的判别式、求根方式、韦达定理、两点间距离公式等可以编制出很多精彩的试题。这些问题考查了解析几何的基本方法,也体现了考试中心提出的应更多地从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题目,从学科的整体意义、思想含义上考虑问题的思想。数学的高分复习技巧21。预习方法的指导。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也不知道预习起什么作用,预习仅是流于形式,草草看一遍,看不出问题和疑点。在预习时应做到:一粗读,先粗略浏览教材的有关内容,掌握本节知识的概貌。二细读,对重要概念、公式、法则、定理反复阅读、体会、思考,注意知识的形成过程,对难以理解的概念作出记号,以便带着疑问去听课。方法上可采用随课预习或单元预习。2。听课方法的指导。要处理好“听”、“思”、“记”的关系“听”:(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人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剖析(尤其是预习中的疑点);(4)听例题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小结。“思”是指思维:(1)多思、勤思,随听随思;(2)深思,善于大胆提出问题;(3)善思,由听和观察去联想、猜想、归纳;(4)树立批判意识,学会反思。可以说“听”是“思”的基储关键,“思”是“听”的深化,是学习方法的核心和本质的内容,会思维才会学习。、“记”是指课堂笔记。一般记笔记方法,通常是教师黑板上写什么学生就抄什么,往往是用“记”代替“听”和“思”。有的笔记虽然记得很全,但收效甚微。(1)记笔记服从听讲,要掌握记录时机;(2)记要点、记疑问、记解题思路和方法;(3)记小结、记课后思考题。3。深后复习巩固及完成作业方法的指导。课后往往容易急于完成书面作业,忽视必要的巩固、记忆、复习。以致出现照例题模仿、套公式解题的现象,造成为交作业而做作业,起不到作业的练习巩固、深化理解知识的应有作用。要求每天先阅读教材,结合笔记记录的重点、难点,回顾课堂讲授的知识、方法,同时记忆公式、定理(记忆方法有类比记忆、联想记忆、直观记忆等)。然后独立完成作业,解题后再反思。(1)如何将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2)如何将推理思考过程用文字书写表达;(3)正确地由条件画出图形。4。小结或总结方法的指导。要做到一看:看书、看笔记、看习题,通过看,回忆、熟悉所学内容;二列:列出相关的知识点,标出重点、难点,列出各知识点之间的关系,这相当于写出总结要点;三做: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重点、有选择地解一些各种档次、类型的习题,通过解题再反馈,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归纳出体现所学知识的各种题型及解题方法。应该说学会总结是数学学习的最高层次。数学打好基础很重要五点建议提高初中数学成绩(1)细心地发掘概念和公式很多同学对概念和公式不够重视,这类问题反映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概念的理解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对概念的特殊情况重视不够。例如,在代数式的概念(用字母或数字表示的式子是代数式)中,很多同学忽略了“单个字母或数字也是代数式”。二是,对概念和公式一味的死记硬背,缺乏与实际题目的联系。这样就不能很好的将学到的知识点与解题联系起来。三是,一部分同学不重视对数学公式的记忆。记忆是理解的基础。如果你不能将公式烂熟于心,又怎能够在题目中熟练应用呢?建议是:(1)更细心一点(观察特例)更深入一点(了解它在题目中的常见考点),更熟练一点(无论它以什么面目出现,我们都能够应用自如)。(2)总结相似的类型题目当你会总结题目,对所做的题目会分类,知道自己能够解决哪些题型,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