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销售工作总结和计划销售工作总结和计划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使我们及时找出错误并改正,为此我们要做好回顾,写好总结。那么总结应该包括什么内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销售工作总结和计划,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销售工作总结和计划篇1转眼间8月的时间就即将向我们告别了,回顾这一个月来的工作和收获,我认为自己是有不错的提升的。在8月里,我一直在销售中反思自己,考虑工作中还有哪些没有做好,没有让客户满意的地方。总结下来,我也从自己过去的表现中认识到了许多个人的问题和不足。为此,在工作方面一边改正,一边摸索向前的道路,因此收获了许多的经验和技巧。让自身的工作也顺利得到了长进。8月里,我主要在将重心放在老客户身上,并集中精力为“七夕”的节日和活动宣传并做好活动准备。同时在工作方面,我也积极听从领导安排,对工作进行了许多完善和调整,进一步的巩固了与老客户的交流,并借助老客户们的群体发掘了不少新客户,并在工作中取得了不少满意评价。总结而言,我在本月的工作中巩固了自身现有的基础,并对自身进行了总结和改进,加深了与客户之间的联系,累积了更多的经验,对市场的情况也了解的更加深刻清晰。让自身整体的销售工作水平有了较大的提升。但是,对比其他同事的工作表现而言,我也清楚自己有许多的问题,尤其是对xx产品了解的知识不够活用这一方面。这常常让我在开发新客户的时候遇到许多困难,甚至被客户评判为“不专业”。对此,我深感惭愧。为此,针对接下来一个月的工作,我大概做工作方向计划如下:一、加强自我学习扩展通过自己的工作,我更清楚的认识到想要做好销售的工作,仅仅掌握自家产品的知识是完全不够的。为了能让客户深入的`了解产品,并能通过对比认识到我们产品的优势,我不仅要知道自家产品的信息,更要知道和市场上同类型产品对比的情况,要善于运用产品的优势,让客户产生购买欲望。二、提高服务意识作为销售,此次“七夕”的活动让我意识到自己应该多多加强和客户的联系。不仅仅是活动前后,平时的时候也一定要多多沟通,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在工作中投其所好的提高自我。如今,新一个月即将开始,我也不能放松自己,我会在今后更加抓紧每一次的机会,努力提高自己的成绩,成为一名真正出色的xxx销售,为公司创造更多优秀的成绩!销售工作总结和计划篇2不经意间,20xx年已悄然离去。时间的步伐带走了这一年的忙碌、烦恼、郁闷、挣扎、沉淀在心底的那份执着令我依然坚守岗位。20xx年项目业绩从元月至12月末的十二个月里,销售业绩并不理想,共销售住房80套,车库及储藏间57间,累计合同金额15637000元,已结代理费金额计仅218899元整。20xx年工作小结元月份忙于年度总结、年度报表的核算工作;2月份接到公司新年度工作安排,做工作计划并准备9号楼的交房工作;3、4、5月份进行9号、12号楼的交房工作,并与策划部刘老师沟通项目尾房的销售方案,针对的尾房及未售出的车库、储藏间我也提出过自己的一些想法,在取得开发商同意后,6、7月份分别举办了“某某县小学生书画比赛”和“某某县中学生作文大赛”,在县教育局的协助下,希望通过开展各项活动提高某某房产的美誉度,充实的文化内涵,当然最终目的还是为销售起推波助澜的作用,遗憾的是在销售方面并没有实现预想中的效果,但值得欣慰的是活动本身还是受到了业主及社会各界的肯定。8、9月份接到公司的调令,在整理收盘资料的同时,将接手的销售工作。当我听说这个消息时真是欣喜若狂,初进公司就是招聘销售人员,第一个接触的项目也是,而在公司的整体考虑后我却被分配到。没能留在做销售一直是我心中的.遗憾,现在我终于能在的续篇——XX项目工作,我觉得公司给我一个圆梦的机会,那段时间我是心是飞扬的,多么令人不愉快的人,在我眼中都会变得亲切起来;为了能在规定时间内将的收盘账目整理出来,我放弃休假,甚至通宵工作,可收盘的计划在开发商的坚持下还是无疾而终。10月份我游走在XX项目和之间:[A项目名称]的尾房销售、[B项目名称]的客户积累、[C项目名称]的二期交付……我竭尽全力做好两边的工作,虽然辛苦但我觉得一切都那么令人愉快。我不知道该说意想不到,还是该说意料之中,项目另换他人的变化令我从峰顶跌到谷底,总之我花了许多时间来调整自己的状态,来接受这个事实。11、12月份持续尾房销售工作,培训员工,与开发商协商收盘,解决客户投诉。20xx年工作中存在的问题1、一期产权证办理时间过长,延迟发放,致使业主不满;2、二期虽已提前交付,但部分业主因房屋质量问题一直拖延至今,与工程部的协调虽然很好,可就是接受反映不解决问题;3、年底的代理费拖欠情况严重;4、销售人员培训(专业知识、销售技巧和现场应变)不够到位;5、销售人员调动、更换过于频繁,对公司和销售人员双方都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