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学习教案.ppt
上传人:王子****青蛙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1.2M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学习教案.ppt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学习教案.ppt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2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会计学三、绿色建筑评价与等级划分1、绿色建筑评价指标体系由节地与室外环境、节能与能源利用、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室内环境质量和运营管理六类指标组成。每类指标包括控制项、一般项与优选项。控制项为绿色建筑的必备条件;一般项和优选项为划分绿色建筑等级的可选条件,其中优选项是难度大、综合性强、绿色度较高的可选项。2、绿色建筑应满足公共建筑中所有控制项的要求,并按满足一般项数和优选项数的程度,划分为三个等级,等级划分按表13、当标准中某条文不适应建筑所在地区、气候与建筑类型等条件时,该条文可不参与评价,参评的总项数相应减少,等级划分时对项数的要求按原比例调整确定(quèdìng)。4、评价结论为通过或不通过;对有多项要求的条款,各项要求均满足时方能评为通过。表12.建筑场地选址无洪灾、泥石流及含氡土壤的威胁,建筑场地安全范围内无危害性电磁辐射及火、爆、有毒物质等危险源。3.不对周边建筑物带来光污染,不影响周围居住建筑的日照要求。4.场地内无污染源。5.施工过程中制定并实施保护环境的具体措施,控制由于施工引起各种污染以及对场地周边区域的影响。Ⅱ一般项1.场地环境噪声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的规定。2.建筑物周围人行区风速低于3m/s,不影响室外活动的舒适性和建筑通风。3.合理采用屋顶绿化、垂直绿化等方式。4.绿化物种选择适宜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乡土植物,且采用包含乔、灌木的复层绿化。5.场地交通组织合理,到达公共交通站点的步行距离不超过500m。6.合理开发利用地下(dìxià)空间。Ⅲ优选项1.合理选用废弃场地进行建设,对已被污染的废弃地,进行处理并达到有关标准。2.充分利用尚可使用的旧建筑,并纳入规划项目。3.室外透水地面面积比大于等于40%。(二)节能与能源利用Ⅰ控制项1.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指标符合国家批准或备案的公共建筑节能标准的规定。2.空调(kōnɡdiào)采暖系统的冷热源机组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4.5、5.4.8及5.4.9条规定,锅炉热效率符合第5.4.3条规定。3.不采用电热锅炉、电热水器作为直接采暖和空气调节系统的热源。4.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现行值。5.新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bùfen)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6.根据当地气候和自然资源条件,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或选用余热或废热利用等方式提供建筑所需蒸汽或生活热水。旅馆可再生能源制备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5%,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其余公共建筑可再生能源制备的热水量不低于建筑生活热水消耗量的10%,或可再生能源发电量不低于建筑用电量的2%。7.各房间或场所的照明功率密度值不高于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规定的目标值。Ⅱ一般项1.建筑总平面设计有利于冬季日照并避开冬季主导风向,夏季利于自然通风。2.建筑外窗可开启面积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建筑幕墙具有可开启部分(bùfen)或设有通风换气装置。3.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低于国家标准《建筑外窗气密性能分级及其检测方法》GB7107规定的4级要求。4.合理(hélǐ)采用蓄冷蓄热技术。5.利用排风对新风进行预热(或预冷)处理,降低新风负荷。6.全空气空调系统采取实现全新风运行或可调新风比的措施。7.建筑物处于部分冷热负荷时和仅部分空间使用时,采取有效措施节约通风空调系统能耗。8.采用节能设备与系统。通风空调系统风机的单位风量耗功率和冷热水系统的输送能效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第5.3.26、5.3.27条的规定。9.改建和扩建的公共建筑,冷热源、输配系统和照明等各部分能耗进行独立分项计量。10.当采用集中空调系统时,所选用的冷水机组或单元式空调机组的性能系数、能效比比现行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中的有关规定值高一个等级。Ⅲ优选项1.建筑设计总能耗低于国家批准或备案节能标准规定值的80%。2.采用分布式热电冷联供技术,提高能源的综合利用率。(三)节水与水资源利用Ⅰ控制项1.在方案、规划阶段制定水系统规划方案,统筹、综合利用各种水资源。2.设置合理、完善的供水、排水系统。3.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管网漏损。4.建筑内卫生器具合理选用节水器具。5.使用非自来水或非地下水水源时,采取用水安全保障措施,且不对人体健康与周围环境产生不良影响。Ⅱ一般项1.采用雨水(yǔshuǐ)集蓄及利用技术。2.绿化、景观、洗车等用水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