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房屋修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行)中国商事登记网-10-31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已变更)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房屋修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试行)为了统一房屋修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方法,进一步的提高工程质量,多快好省地完成修缮施工任务,我部委托沈阳市房地产管理局编写了《房屋修缮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现批准自1985年1月1日起在房地产管理部门试行。1引言1.1为适应房屋修缮工程检验评定质量的需要,特制定本标准。1.2房屋修缮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按”分项”、”分部”、”单位”工程三级进行。1.2.1分项工程按修缮工程的主要项目划分。1.2.2分部工程按修缮房屋的主要部位划分。1.2.3单位工程:大楼以一幢为一个单位;其它房屋可根据具体情况,按单幢或多幢(院落或门牌号)为一个单位。1.3本标准的工程质量分为”合格”和”优良”两个等级,评定时按下列规定执行:1.3.1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1.3.1.1合格:主要项目(即标准采用”必须”、”不得”用词的条文),均应全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一般项目(即标准中采用”应”、”不应”用词的条文),均应基本符合标准的规定;对有”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见附表)的项目,其抽查的点数中,有60%及其以上达到要求的,该分项质量应评为合格。1.3.1.2优良:在合格的基础上,对有”质量要求和允许偏差”的项目,其抽查点数中,有80%及其以上达到要求的,该分项质量评为优良。各分项工程如不符合本质量标准规定,经返工重做,可重新评定其质量等级,但加固补强后的工程,一律不得评为优良。1.3.2分部工程的质量评定:各分项工程均达到合格要求的,该分部工程评为合格;在合格的基础上,有50%及其以上分项质量评为优良的,该分部工程评为优良。1.3.3单位工程的质量评定:各分部均达到合格要求的,该单位工程评为合格;在合格的基础上,有50%及其以上分部质量评为优良的(屋面、主体分部工程必须达到优良),该单位工程评为优良。1.4本标准适用于各类民用房屋修缮工程质量的检验和评定。凡未编入的项目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制定补充标准。第一篇土建部分2屋面工程2.1平瓦屋面2.1.1不得漏水2.1.2瓦片不应有缺角(边、瓦爪)、砂眼、裂纹和翘曲。2.1.3挂瓦条或泥梗分档应均匀、平直。挂瓦应平整、搭接紧密。2.1.4脊瓦与坡面瓦之间空隙、沿山墙挑檐的平瓦、应用砂浆填实、抹平和封固。2.1.5屋脊、封山、檐口应平直。天沟、斜沟、檐沟和泛水的质量,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2.1.6风大地区和坡度超过30°的屋面或冷摊瓦屋面,一般应用镀锌铁丝或铜丝将瓦片扎牢在挂瓦条上。2.1.7屋面部分串瓦或补瓦,新旧瓦规格应一致,结合应吻合。2.1.8勾脊抹梢应光滑洁净。2.1.9平瓦屋面的定量要求见表1。2.1.10计点单位:两落水屋面以一开间前后为两点;一落水屋面以一个开间为一点,屋脊以一个开间为一点;斜沟以一侧为一点,天沟、檐沟、泛水以一条为一点。2.1.11检查数量:各抽查30%,但各不少于三点。2.2小青瓦屋面2.2.1不得漏水。表1──┬────────────┬────────────┬────编│││号│检查内容│质量要求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1│行列不横平竖直│每50平方米不多于3行│直观──┼────────────┼────────────┼────2│瓦不严密喝风│每开间不多于3块│直观──┼────────────┼────────────┼────3│屋脊不直│每开间±20│用尺量──┼────────────┼────────────┼────4│脊瓦搭盖坡瓦了长度│40│用尺量│不少于││──┼────────────┼────────────┼────5│天沟、斜沟、檐沟铁│150│用尺量│皮伸入瓦片下长度││──┼────────────┼────────────┼────6│瓦头挑出檐口长度│50~70│用尺量──┼────────────┼────────────┼────│突出屋面的墙或烟囱的││7│侧面瓦深入泛水长度不少│50│用尺量│于││──┴────────────┴────────────┴────注:表内未注明单位的数,均以毫米(MM)为单位,下同。2.2.2铺草泥背的厚度应符合要求分层抹平,至少分两次抹。2.2.3铺瓦前要选瓦,其外形应整齐,不应有砂眼、裂缝、掉角等缺陷。2.2.4瓦垄必须上下顺直,前后对正,上下瓦的搭接长度一般为瓦长的2/3(三塔头),瓦垄均匀一致。2.2.5瓦底泥应坐满、瓦垄边缘应相互咬接紧密,不应有喝风、离缝现象。2.2.6望砖、芦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