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昌吉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安双****文章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315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新疆昌吉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doc

新疆昌吉州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8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新疆昌吉教育体系高二年级期中质量检测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梭伦宣称:“我们制定了不分贵族,一视同仁的法律,为每个人都规定了公平的正义”。在民主改革中,他将公民按照财产的多寡分为四等,并赋予每个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这说明了当时雅典A.公民范围狭小B.民主制度存在较大局限C.限制商业贸易D.平民与贵族实现了平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在民主改革中,他将公民按照财产的多寡分为四等,并赋予每个等级公民不同的权利。”可得出梭伦的改革,确立了财产等级制,这反映出雅典民主存在弊端,B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范围,排除A项;材料与贸易无关,排除C项;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2.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中写道:“(梭伦)改革以后,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然而……从前实际上并无公民权利的平民,现在在公民大会中也听得到他们的声音了。”这说明梭伦改革A.彻底化解了雅典的社会矛盾B.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C.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D.使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国家最高权力机构【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反映了梭伦改革后,公民大会上有了公民的声音,这说明梭伦改革使平民获得参与国家政治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贵族专权的局面,故选C;梭伦改革实质上是为了维护奴隶主阶层的利益,并没有彻底化解雅典的社会矛盾,故A错误;打破了部落贵族势力对政权的控制,与材料“贵族阶级固然还是当政的阶级”不符合,故排除B;材料反映的是平民参与政权,没有体现公民大会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故排除D。3.古代雅典的梭伦曾在诗歌中写道:“我完成了这些工作,用我的权力,将蛮力与正义相互调谐,我像我承诺的那样坚持到底。”据此可知,梭伦的改革A.坚持正义的原则,实现人人平等B.强调美德即知识,注重道德教化C.协调了各方利益,稳定城邦秩序D.铲除旧贵族势力,扩大民主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我完成了这些工作,用我的权力,将蛮力与正义相互调谐,我像我承诺的那样坚持到底。”并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中采取中庸的态度,既不偏袒贵族,也不偏袒平民,将蛮力与正义相互调谐,C符合题意;据材料没有体现“实现人人平等”,A与材料无关;强调美德即知识,注重道德教化是苏格拉底的观点,B与材料无关;结合所学可知,梭伦改革中采取中庸的态度,既不偏袒贵族,也不偏袒平民,将蛮力与正义相互调谐,故没有“铲除旧贵族势力”,D说法无关。【点睛】梭伦改革中采取中庸的态度,既不偏袒贵族,也不偏袒平民。4.商鞅变法先是规定,"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倍其赋";后又规定,"令民父子兄弟同室内息者为禁",即禁止百姓父子兄弟同室居住。据此推断,商鞅变法A.造就了一大批个体小农家庭B.进一步强化了宗法血缘关系C.建立起严密的基层管理体制D.促成中央集权政治制度建立【答案】A【解析】【详解】从材料信息看,商鞅变法一再强调父子分家,旨在按家庭征税,扩大赋税收入,这一做法客观上造就了一大批个体小农家庭,A正确;商鞅强令析家,这一做法弱化了宗法血缘关系,排除B项;析家和基层管理体制无关,排除C项;秦朝确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排除D。5.战国后期,荀子访问秦国归来,称赞秦国官吏“肃然”“恭敬”“敦敬”“衷信”可谓“古之吏也”;称赞秦国士大夫“出于其门,入于公门,出于公门,归于其家”,可谓“古之士大夫也”。这一良好的吏治,主要因为秦国A.遵循古礼B.推行德政C.体制创新D.人才荟萃【答案】C【解析】【详解】荀子认为秦国官吏、士大夫有古代之风,但并不能说明秦国遵循古礼,故排除A项;战国后期,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奉行的是法家思想,而非德政,故排除B项;商鞅变法对秦国做了一系列的改革,从而实现了富国强兵,所以秦国良好的吏治源于秦国体制的创新,故选C项;人才荟萃是秦国体制创新的结果,而不是秦国吏治良好的原因,故排除D项。【点睛】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旧制度被彻底废除,经济得到了发展,秦国逐渐成为战国七雄中实力最强的国家,为后来秦王朝统一天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6.吴起在楚国变法,最后被乱箭射死;商鞅在秦国变法,在秦孝公死后被杀,尸体被车裂示众。这一史实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吴起、商鞅为了推行新法,严刑少恩,不得民心B.改革要适应历史发展规律C.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斗争异常激烈D.吴起、商鞅变法的时机还不成熟【答案】C【解析】【详解】吴起在楚国变法,商鞅在秦国变法,两者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但是两人最后遇害,说明改革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面临着旧的奴隶主贵族的敌视和反对,由此可知反映的实质问题是新兴地主阶级与奴隶主贵族争夺统治权的斗争异常激烈,C正确;吴起、商鞅变法得到了民众的支
立即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