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docx
上传人:一吃****天材 上传时间:2024-09-13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4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docx

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docx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篇1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我看不然,至少还有一种情势能让男儿泪流不止,那就是寻访历史足迹,重温红色经典,英灵们的真实故事赋予的那份感动。作为2008年江西省首批选聘的大学生村官,我有幸随县委组工干部再次赴井冈山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期间在互动教学课上,观看的红色故事《井冈母亲—曾志》深深触动到我的神经,眼眶湿润,泪水打转,难以控制。在这堂互动教学课上,老红军、原中组部副部长曾志的孙子石金龙讲述了自己家人与奶奶的感人故事,让在座的所有学员无不为之潸然泪下。缅怀这些英灵,我们会发现,曾志身上代表的那辈英灵们传递出来的时代使命感、革命传统精神乃至人格魅力,才是从内心世界真正打动我们的原因。舍我其谁·时代使命感《井冈母亲—曾志》里简单描述了这样一幕,1928年冬天,怀有七个月身孕的曾志,和战士们一起上山砍木头、锯板子,参与修建了红军小井医院。1929年1月,曾志随朱毛红军转战赣南以西,为了不拖累红军,忍痛割爱,将出生仅26天的儿子托付给了井冈山一户农家。这一别,就是整整24年。忍痛割爱,曾志所奉献的远远超出一个女人,她为了革命胜利,为大爱舍弃小爱,她把自己作为革命时代的一份子,在关键的时候,选择把继续革命放在第一位,这就是那个时代曾志的使命,为革命奋战到底,舍我其谁?这样的`红色故事,数不胜数,我们还能从《地道战》、《建党伟业》等红色故事中同样受到教育,革命时代,那辈人身上展示出来的宁死不屈的气节和视死如归的气魄足以深深打动我们这代人的心,让我们自觉增强了历史使命感,主动扛起时代责任,永续我们干事创业的热情。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篇2井冈山精神·革命传统精神“坚定信念、艰苦奋斗、实事求是、敢闯新路、依靠群众、勇于胜利”,简单24字概括了井冈山精神,它到底有多大影响力和感召力?我们可以从曾志给阔别24年的儿子石来发的一番话语中读出真谛。“你是井冈山人民在艰难岁月里养育成人的,你养父一家为了你的成长,含辛茹苦,经历各种难关,付出了极大的心血和代价,前辈的革命遗志还需要你继承,井冈山的革命传统需要你们发扬光大。”这就是曾志初次见面送给亲生儿子的.“厚礼”。石来发听了母亲感人肺腑的谆谆教导后,放弃在广州工作的机会,在井冈山上担任了几十年的护林员工作,不辞辛苦地巡逻在崇山峻岭之中,为管理、保护好井冈山的绿色森林而兢兢业业地工作。这就是曾志、石来发两代人给予我们这辈人的精神财富。曾志、石来发两代人,井冈山精神的现实化身,散发着革命传统精神的光芒,他们随同烈士们的灵魂,在小井医院墓地附近紫色小花的映衬下,永远存活在共和国的大地。这种几代人传承下来的井冈精神,引导着我们这一代代后人,为建设美好家园而不屑奋斗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篇3超凡脱俗·人格魅力聆听曾志生前的遗嘱《生命熄灭的交代》,这是每个学员泪腺最为发达的感人时刻,泪感直接来自曾志身上所体现出的那种超凡脱俗的人格魅力。“死后不开追悼会,不举行遗体告别仪式,不在家设灵堂,京外家里人不要来京奔丧,北京的任何战友都不要通告打扰。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决不要搞什么仪式,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1998年7月1日,曾志魂归巍巍井冈山,融入革命红土。从此,曾志的肉体灵魂合二为一,与井冈山融为一体。井冈山上苍翠的松柏、绚烂的杜鹃,把她和其他红色英灵们长眠照耀得格外光灿。曾志,她是捧着灵魂上路。为什么活?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们这辈人乃至后辈人,或许都在扪心叩问自己。在我们身边,物欲横流和急功近利的人群随处可见,作为社会人的迷失往往是因为只活在人生的表层,他们更多地关注眼前的实用价值,而忽视了作为人的精神性。试问,人格魅力缺席的课堂,能否有精彩的.人生出彩?我们在学习曾志和红色故事汇里其他先烈之时,那代革命人超凡脱俗的境界给我们感召的同时,我们还应该心怀感恩,理解今天生活幸福的不易,继而善待我们今天的工作。红色故事汇心得体会篇4今天我重温了看过的一些红色故事,收获了许多感悟。我仿佛又看到了在军阀铡刀前毫无惧色的刘胡兰,我仿佛又看到了酷刑下宁死不屈的江姐。信仰的光辉在黑暗中冉冉升起,用生命和鲜血撕破黑暗和浑浊,使神州重见光明,这便是红色精神。“大渡桥头铁索寒”,立身于大渡河畔,底下的河水汹涌澎湃,光溜溜的铁索在枪林弹雨中不停晃荡,发出哐哐的响声。而战士们却毫不畏惧,冒着枪林弹雨,以迅雷之势占领了堡垒,为革命事业前赴后继,这也是红色精神。英雄从未远去,英雄就在身边。2020年的抗疫战争无不展现了红色精神。知重负重的医务工作者,千里驰援的`人民军人,联控联防的基层工作者,迎难而上与疫情作斗争的勇敢,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团结,不也是红色精神的体现吗?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