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结肠息肉医疗护理查房医疗1.了解结肠息肉的概念与分类。2.熟悉结肠息肉的症状、发病原因、息肉摘除的过程。3.熟悉肠息肉患者存在的护理问题及对策。4.掌握电子结肠镜检查的护理。5.掌握健康教育。什么是结肠息肉?凡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但一般所指的息肉,仅仅是粘膜局限性隆起。息肉这一名称并无组织学含义,不可将息肉与腺瘤混淆。应该说,息肉是一种良性病变,不是癌肿,不会危及生命。肠息肉系结肠和直肠隆起性病变的总称,是根据触诊、结肠镜观察或X线钡餐灌肠检查而作出的临床诊断。按病理可分为:腺瘤样息肉(包括乳头状腺瘤)最常见,炎性息肉,肠粘膜受长期炎症刺激增生的错构瘤性息肉,其他如粘膜肥厚增生形成增生性息肉,淋巴组织增生类癌等疾患。临床上息肉可为单个或多个,以大肠息肉多见且症状较明显。1.间断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致大出血者不少见;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粘液或粘液血便,可有里急后重,便秘或便次增多,长蒂或位置近肛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亦有引致肠套叠外翻脱垂者。2.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隐痛或腹痛症状。3.直肠指诊可触及低位息肉。4.肛镜,直肠镜或纤维结肠镜可直视见到息肉。5.大便习惯和性状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腹泻,大便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目前为止,结肠息肉的病因不清,但与下面因素有关:1、长期腹泻,很多病人肠道黏膜容易过敏,例如饮酒、吃辣椒或油腻食物或海鲜后出现腹泻,有些病人会无原因的出现腹泻,这样,肠道黏膜会出现慢性炎症,易导致肠道息肉生长。2、长期便秘,便秘的病人经常是几天排便一次,粪便长期在肠道内储存会产生各种毒素,导致肠黏膜出现慢性炎症,易生长息肉。3、遗传,例如家族性息肉病就是一种遗传疾病。4、炎症性疾病,如溃疡性结肠炎、克隆恩病等疾病易出现息肉。相关知识相关知识相关知识1.发现息肉2.上钛夹,止血3.摘除息肉后,钛夹止血(1)护理诊断:排便形态改变—与结直肠息肉及直肠炎有关护理目标:患者排便次数减少,排便性状改变护理措施:1.观察患者大便的次数、颜色、性状、量并做好记录2.指导和帮助患者重建正常的排便习惯。3.鼓励患者病人适当运动;建立合理膳食;合理安排排便环境和时间。(4)护理诊断:知识缺乏—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相关知识不了解有关护理目标:让患者熟悉并了解肠息肉的相关知识护理措施:1.关心体贴患者,通过交谈了解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2.采取多种形式向患者及家属进行疾病相关知识的宣教。3.创造一个相互尊重、和谐信任的氛围,认真倾听患者的叙述,并认真解答,鼓励患者及家属自学有关疾病的知识。4.请患有相同疾病且恢复良好的患者进行现身说法,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5.康复知识指导:戒烟酒,改变饮食结构。6.定期复查肠镜。电子结肠镜的检查前护理四、肠道准备【甲级】:全结肠无粪渣或积有少量清澈的液体;【乙级】:可有少量粪渣或积有较多清澈的液体,不影响进镜及观察;【丙级】:有粪便散附在肠壁上或积有较多混浊粪便液体,稍影响进镜与观察,但有经验的术者仍可送达回盲部;【丁级】:肠腔积满糊状粪便及粪水,部分病人虽可勉强通过乙状结肠、降结肠,却往往受阻于横结肠或升结肠。纤维结肠镜的检查术中配合护理1、患者取左侧屈腿卧位,检查肛门有无异常。2、肠镜前端涂润滑剂后缓慢插入肛门,注气寻腔进镜,熟练配合医生进镜退镜,变换患者体位,按压腹部。3、指导病人深呼吸,腹部放松,术中配合,必要时变换体位4、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肠镜检查可兴奋肛门肠道迷走神经,使心率减慢,再者禁食和人为腹泻可引起体液不足,血压下降,所以要注意血压心率的变化)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出血倾向:如发现剧烈腹痛,腹胀,面色苍白,心跳加快,血压下降,肠鸣音活跃、大便次数增多并呈红色提示肠穿孔或肠出血,及时报告,积极处理。2、观察腹部症状和体征及肠鸣音是否活跃:腹胀明显者可内镜下排气,回病房后,仍感腹部不适,在排除肠穿孔后应及时肛管排气并腹部按摩,促使肠内气体排出,腹痛,腹胀可减轻。3、观察大便情况:注意排便颜色,性质,必要时查便潜血。4、卧床休息:进行息肉切除者,休息3天,避免剧烈活动。5、做好肛周皮肤的护理6、饮食护理:术后24h禁食,根据情况给予静脉输注止血药、抗生素及营养液等。48h~72h后如无异常可进食流质饮食(如白粥,米糊等),避免过烫及刺激性的食物,嘱病人少渣饮食3天,常规检查的患者进半流食1-2天,息肉切除术后止血治疗者,流食或半流食3-4天,根据情况逐渐过渡为普食,适当休息,保持大便通畅。三天内复查便常规+潜血。7、做好并发症的观察:1、肠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