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小学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小学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1一、活动目的:愉悦身心,过一个健康、快乐、充实而又有意义的节日。二、活动时间:三月七日(周六)三、活动地点:崂山晓望二龙山四、参加人:学校党政工负责人、全体女教师、学校宿舍生活教师、食堂女职工。五、活动形式:爬山观景,愉悦身心。六、活动具体安排如下:1、早上九点前赶到学校,统一集合。2、九点整从学校出发,开始爬山。3、爬山活动结束之后统一用午餐,下午自由组织活动。七、活动组织机构组长:副组长:成员:分工:活动的策划、实施、总结车辆、生活的联系王爱玲摄影、报道负责本级部、部门安全。注:活动中注意安全,最好穿轻便的平底鞋,自备饮料,爬山过程中以自己的体力量力而行,如有不适可适当休息。小学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2一、活动目的:“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老师、和身边的亲人都毫无保留地给予了他们关爱,实施“感恩”教育,全力营造“感恩”文化,能让孩子们在“知恩、感恩、报恩”的系列活动中养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关心他人、热爱学校、回报社会的崇高道德风尚。二、活动主题:感恩亲情,感谢母亲三、活动时间:xx月xx日——xx月xx日。四、活动具体安排1、利用周一国旗下讲话对全校学生发出感恩活动倡议,对全体同学进行感恩教育,让孩子真正体会到父母的辛苦与劳累,从而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2、组织召开主题班会(xx月xx日)。各年级或各班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围绕“我让妈妈露笑脸”开展主题班会。交流与分享个人活动的体会感想。3、充分发挥红领巾广播站的宣传作用,播出学校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中征集到的优秀文章,进一步使全体同学以身边的人为榜样,交流感恩心得,认识到亲情和母爱的伟大,激发他们的感激、孝敬之情。4、布置感恩作业:要求全校同学在一周的时间内完成一“察”、二“听”、三“想”、四“做”、五“写”的任务:(1)一察:观察妈妈从早到晚都做了哪些家务?手是不是更粗糙了?白头发、皱纹是不是多了?(2)二听:听妈妈、长辈讲他们的故事,了解他们的艰辛。(3)三想:想一想妈妈和长辈们都为你做了些什么?哪些事最令你感动?作为儿女,想一想你们平时又是怎样对待他们的?是否尊敬他们?是否为他们分担了家务?(4)四做:①一、二年级:a、保护生鸡蛋或反背书包(书包重量要适当)。让每个学生上学时带一个生鸡蛋或反背书包,全天随身携带(除体育课等活动课外),放学前交流体验,通过这一有趣的活动体会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b、说一句“感恩的话”,给她们一个紧紧的拥抱。②三、四年级:给妈妈惊喜。请每个队员亲手制作贺卡或者手工制品、写一封信等,给妈妈一个惊喜,让妈妈在三八节来到之际感受到快乐与幸福。③五、六年级:我让妈妈露笑脸。每个队员帮妈妈做家务,可以为她烧一次菜,洗一次脚……总之,让妈妈在3月8日即将来临的时候,让妈妈露笑脸。(5)五写:通过这次感恩活动,你有哪些收获和体会,都可以把它写下来。5、开展“感恩之星”评选活动。各班利用班队会对一周的感恩活动进行总结,班队会上,让各位同学讲述他们的感恩事迹;并展示相关资料(照片、日记等),活动结果将作为本月“感恩之星”评比的主要依据。6、本次活动结束后,各班上交2份学生体验作文及相关的照片到大队部邮箱,学校将在以后的红领巾广播中陆续播出。五、活动要求。1、各中队做好宣传,鼓励队员参照活动建议全员参与。2、鼓励队员能根据情况自己设计有真情,有创意的行动。3、队员认真完成活动,并能在主题班会上与同学们共同分享和交流真实感受与心得。小学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3一、活动背景为了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同学们的课外生活,迎接国际妇女节以及引导广大同学对女教师的尊重以及向她们表达深深的敬意,我班开展“感恩送祝福”活动。三八妇女节是每个妇女神圣的节日,这是对她们工作的肯定和精神上的嘉奖。由于专业的性质,我们的专业老师基本都是女教师,正是她们每天不辞辛苦、兢兢业业的教学,才有我们的成绩。在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们班的同学用我们的方式向我们老师献上深深地祝福和谢意。二、活动时间20xx年3月8日三、活动内容在活动当天向我系班任课的辛勤女教师各送一束康乃馨和贺卡以表示祝福感激。四、活动准备1、人员召集:本班30位同学。2、物品准备:生活委员负责如:康乃馨、贺卡。3、任务分配:每位老师分配2位代表(再定);代表收集每位同学对每位老师的祝福和感谢,用贺卡的形式展现在每位老师的面前。五、活动开展全班30名同学分成10组,每组2名,每组代表我们全班同学向老师献上我们的祝福。若不能当面致谢的老师我们将通过电话的方式送上祝福。六、活动安排团支书总负责;各位课代表,以及各位班委。七、活动经费预算鲜花,贺卡等东西预算共100元。小学三八妇女节活动方案4一、指导思想为了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观念和社会责任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20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