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水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定额计算方法.pdf
上传人:文库****品店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需水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定额计算方法.pdf

需水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定额计算方法.pdf

预览

在线预览结束,喜欢就下载吧,查找使用更方便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需水系数法计算作物需水量及灌溉制度1、以水面蒸发为参数的需水系数法(简称“α值法”或蒸发皿法)大量的灌溉试验资料表明,气象因素是影响作物需水量的主要因素,而当地的水面蒸发又是各种气象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因腾发量与水面蒸发都是水汽扩散,因此可以用水面蒸发这一参数估算作物需水量,其计算公式为:ETE0(式2-1)ETEb或0(式2-2)式中:ET——某时段内的作物需水量,以水层深度计,mm;EE0——与ET同时段的水面蒸发量,以水层深度计,mm;0一般采用80cm口径蒸E0.8E发皿的蒸发值,若用20cm口径蒸发皿,则8020;——各时段的需水系数,即同时期需水量与水面蒸发量之比值,一般由试验确定,水稻=0.9~1.3,旱作物=0.3~0.7;b——经验常数。由于“值法”只需要水面蒸发量资料,所以该法在我国水稻地区曾被广泛采用。在E水稻地区,气象条件对ET及0的影响相同,故应用“值法”较为接近实际,也较为稳定。对于水稻及土壤水分充足的旱作物,用此式计算,其误差一般小于20%~30%;对土壤含水率较低的旱作物和实施湿润灌溉的水稻,因其腾发量还与土壤水分有密切关系,所以此法不太适宜。根据资料提供的20cm口径逐日蒸发量,可求得80cm口径逐日蒸发量,并求出生育期内蒸发量的总和,即:利用需水系数值α根据(式2-1)可求得生育期的作物需水量总和,根据地区生育期各生育阶段的需水量分配比,可得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根据生育阶段天数的不同,将各生育阶段的作物需水量平均到每天,即逐日耗水量,则求得各生育阶段的逐日耗水量。2、水量平衡方程WWWPKMET,t0T0式中:W、W:时段初和任一时间t时的土壤计划湿润层内的储水量。t0W:由于计划湿润层增加而增加的水量。TP:降雨入渗量,即有效降雨量。本灌区的降雨入渗量可根据降雨量与次降雨有效利0用系数求得。即以连续降雨日期中降雨最大的日期为降雨日期,降雨量为该阶段的降雨量之和P,用该降雨阶段雨量之和乘以次降雨有效利用系数σ,即P=σP,σ选取原则如下:0次降雨量P(mm)<5,σ=0,P=5~50,σ=1.0,P=50~100,σ=0.9,P=100~150,σ=0.75,P>150,σ=0.70。K:时段t内的地下水补给量,用所占玉米生育期需水量的百分数表示,这里忽略不计。M:时段t内的灌溉水量。ET:时段t内的作物田间需水量,已由第一步计算求得。3、灌溉定额即允许储水深度上、下限的计算式中:m—灌水定额,m3/亩;H—时段内土壤计划湿润层的深度,m;γ—计划湿润层内土壤的干容重,t/m3;—时段内允许的土壤最大含水率和最小含水率,即:当土壤中含水量低于适宜含水量下限时,需要灌水;当土壤中含水量高于田间持水量时,需要排水。因此实时土壤中含水量h表达式为:式中:h,h—t+1,t时土壤中的储水深度,mm,在不同生育阶段,h>h,则排水,h<h,t+1tmaxmin则灌水,灌水按照灌水定额灌溉。其中t=0时,土壤含水量为初始值,土层中含水量换算成水层深度,表达式如下:式中:h—土壤初始含水量,mm;初始h—土层深度,mm,按照生育阶段不同而选取;s其他符号意义同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