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精品多篇.docx
上传人:lj****88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7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精品多篇.docx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精品多篇.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精品多篇[寄语]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篇一本节课的教学,我力图在解决植树问题的过程中,向学生渗透一种在数学学习上、研究问题上都很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化归思想,同时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这节课有两点做得比较好:一、呈现开放的数学材料。在处理教材时我把例题改为条件开放的植树问题,不规定间距,同时改大数据,将路的长度变成20xx米。如此修改的意图是,让学生在开放的情境中引起冲突:数据这么大,这要画到什么时候啊!从而引导学生想新的解题策略:可以先把数变的小一些,研究规律,再来解决数据大的问题。自然引出在20米长的小路一边每隔10米种一棵树,你觉得可能种几棵?在这里数据小了,便于学生利用线段图操作,建立数形结合,有利于学生的思考,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提炼出植树问题的三种种植方案。二、注重学生的自主探索。教学中我先激励学生自己做设计师,想办法设计植树方案,在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采用了画线段图的方式,交流时利用多媒体再现线段图,让学生看到每隔5米种一棵,5棵树,4个间隔;每隔4米种一棵,6棵树,5个间隔;每隔2米种一棵,11棵树,10个间隔;……,紧接着提出问题:“你能找出什么规律?”启发学生透过现象发现规律,也就是栽树的棵数要比间隔数多1。这样就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并从中学习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并且我还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也有两点不足之处:1、学生汇报时,我处理的`比较仓促,没有做很好的引导,如果能把学生的发现一一板书,可能更有说服力。如果我继续追问:如果不是20米长的小路,是任意长的小路一边两端种树,棵数还会等于间隔数+1吗?从而能更好的验证自己发现的规律的正确性。2、整堂课师生之间的问答比较单一,在反馈练习时,可以让学生提提问,多一些师生之间的交流,使课堂气氛更活跃。《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篇二《植树问题》是人教版新课程标准五年级上册“数学广角”的内容,这一单元主要内容就是植树问题,植树问题通常是指沿着一定的路线植树,这条路线的总长度被树平均分成若干段(间隔),由于路线的不同、植树的要求的不同,路线被分成的段数(间隔数)和植树的棵数之间的关系就不同。这样就把植树问题分成了三种情况,即:(1)两端都种: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2)只种一端:植树的棵数=间隔数(3)两端都不种:植树的棵数=间隔数—1。在教学中,我注重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应用于生活的道理。比如:用排队人数与间隔数的关系抽象出植树问题中棵数与间隔之间的关系,既有趣味性又贴近学生的生活。本节课的主要目标是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从简单入手和一一对应的思想。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验到数学的魅力。因此在设计这节课时,我主要是运用这样的教学理念:以问题情境为载体,以认知冲突为诱因,以数学活动为形式,使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数学生活化的`全过程,从中学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为基础,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一、通过课前活动,以植树为素材,从让学生初步认识间隔,感知间隔数与棵树的关系。二、以一道植树问题为载体,营造突破全课教学重点及难点的高潮。三、以生活中植树问题的应用为研究对象,引导学生了解植树问题的实质。四、多角度的应用练习巩固,拓展学生对植树问题的认识。反思整个教学过程,发现单纯的用规律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植树问题,对学生有些难,所以我在课堂中重视规律更强调方法,注重学生获取知识过程的体验是学生从旧知识向隐含的新知识迁移的过程。教学中,我创设了情境,向学生提供多次体验的机会,为学生创设了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给了学生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学习的基础,生生间的合作交流是学习的推动力,那么借助图形帮助理解是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拐杖。有了这根拐杖,学生们才能走得更稳、更好。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了对数形结合意识的渗透。直接例题导入,引导学生可以画图模拟实际栽树,通过线段图的演示,让学生充分理解“间隔数”与“植树棵树”之间的关系,就此向学生渗透复杂问题简单化的思想,让学生自主选择短距离的路用画图的方式得出结果。这样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发展了学生的潜能,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但是我感觉在本节课的教学活动中还有不足的地方:其一,在时间的分配上我前松后紧,在规律的寻找和简单应用中花费的时间有点长,以致后面的练习很仓促。其二,条理不够清晰,简直成了教师在唱独角戏,学生参与面不广,没有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全面、深入的了解学生,充分做好多个方面的准备。植树问题教学反思篇三今天我们开始了本学期的最后一个单元《数学广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