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2024年劝学教案工作汇报劝学教案2021-12-2021:00:02小编:admin1、自读课文,结合注释翻译,并掌握文言实词“就”、“绝”、“假”、文言虚词“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2、反复诵读,理解荀子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阐述与文章的论证艺术,尝试当堂成诵。3、通过学习本文,反思并明确当前“学习”的意义。教学重难点:1、诵读课文,背诵课文,在把握文意的基础上理解词句。2、理解荀子对学习的意义、态度和方法的阐述与文章的论证艺术,尝试当堂成诵。教学方法:1、诵读法2、质疑、探究法3、索引背诵法预习要求1、结合课文注释和工具书自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2、搜集荀子的有关资料、古人关于学习的名言。补充:荀子,名况。战国末思想家,先秦儒家代表。他认为人的本性是“恶”,主张“明礼义而化之”,即后天的环境可以改善人性的恶。所以他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强调教育的功能,认为通过学习,积善不息,“涂之人可以为禹”。他的思想体现在荀子一书中。荀子是后人为其编,大部分是荀子的作品。荀子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浑厚,多用比喻排比,这些在劝学中有所体现。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导入:近几年来,名人身上的文化气息渐渐浓厚,国学之风盛行。江湖之远,有于丹登百家讲坛,妙解论语,传递处世智慧;庙堂之高,有温总理答记者问,引经据典,展现传统精华。是什么让他们能傲立台前,光彩照人?是什么让神州大地重掀文化之风?一切归于学习的魅力。其实,远在几千年前,一位先贤就总结了学习的重要意义。作为后人,我们对于学习的认识,虽然过了几千年也并没有走出他的一篇文章的内涵。这位先贤就是荀子,这篇文章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劝学。二、读文意1、初读课文自学指导语:请同学们小声的跟着老师诵读课文。诵读时,请注意屏幕上的字音和句读。要求:读准字音,读清句读。(1)注意下面加点字的读音中绳zhòng其曲中规qū虽有槁暴yòugǎopù日参省cānxǐng跂qì生非异xìng跬kuǐ锲qiè爪牙zhǎoyá(2)读清下面各句的句读。君子曰:学不可以已。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3、结合课下注释,疏通字词,了解文章大意。自学指导语:请结合课下注释,缓读课文,逐字逐句翻译。如有疑问,可与同桌交流讨论,也可举手示意。5分钟后,质疑、答疑。质疑:(学生质疑,请学生答疑,解释不清楚的,教师再补充)检测:(巩固重点实虚词、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的掌握)(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词解释有误的一项:()A.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接近,靠近)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强,猛烈)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借助)D.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断)(2)为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于”字与相应的解释连线。青,取之于蓝介词,引出对象,向而青于蓝介词,从善假于物也介词,比(3)翻译下面句子。A.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译:B.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C.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4)思考:本文的题目是什么意思?文章的核心又是哪一个字?三、品文蕴劝学,被称作探讨学习的古文经典中最璀璨的一颗明珠,经受了岁月长河的淘洗,仍熠熠发光。在品读的过程中,你认为这篇文章最闪光的地方在何处?是巧作比喻的论证,排比纵横的大气文风,还是结构的严谨?是对学习态度方法的指导,还是对学习的意义的明确?请以小组为单位,选择一个角度,合作,交流,探讨。时间为4分钟。4分钟后,每小组推选一位代表,全班交流。(学生交流过程中,随时牵引学生回归文本,反复诵读,加深理解)四、诵文理自学指导语:请同学们关上书本,根据屏幕上的思路提示,尝试背诵课文。五、悟所学有人说,21世纪的中国,是学习的中国。但是,反观社会上的一些文化现象,又让人不得不怀疑:荀子“劝学”,是否已经过时?请用文中的语句,对这些现象加以适当的点评。1、清华大学学生泼硫酸伤害动物园中的熊,动机是为了见识熊的承受力。2、大学生论文抄袭成风,大学教授造假丑闻不断。3、季羡林先生逝世,有人慨叹中国再无大师。4、愿意读名著的少,买作文速成英语速成成功学之类的多。示例:“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唯有注重知识的积累,方可厚积薄发。六、迁移训练2010年世界读书日的主题是“保障阅读权利享受阅读快乐”。并且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已经是第15个了,不过有些遗憾,有很多朋友并不清楚世界读书日是4月23日。2009年我国18—70周岁国民中,仍有58.1%的国民认为自己的阅读数量很少或比较少,人均每天读书不足15分钟.所幸的是,还有65.5%的国民期盼全民阅读活动,我国也有意建立“全民读书节”。请为“全民读书节”写一则宣传语,让更多的人知道这个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