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蜂引路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大渊****公主 上传时间:2024-09-09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3KB 金币:10 举报 版权申诉
预览加载中,请您耐心等待几秒...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docx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docx

预览

免费试读已结束,剩余 13 页请下载文档后查看

10 金币

下载此文档

如果您无法下载资料,请参考说明:

1、部分资料下载需要金币,请确保您的账户上有足够的金币

2、已购买过的文档,再次下载不重复扣费

3、资料包下载后请先用软件解压,在使用对应软件打开

蜜蜂引路教学反思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在写教学反思的时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学失误,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蜜蜂引路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蜜蜂引路教学反思1这是一篇很简短的课文,记叙了列宁通过观察蜜蜂采蜜和飞行的路线,利用蜜蜂作向导,终于自己找到了养蜂人的故事。说明列宁是个善于观察,认真思考的人。爱听故事是小学生们共有的特征。教学中,要抓住课文内容和语言上的特点,引导学生仔细阅读课文,边读边想,充分利用课文的插图一、交流资料,辅垫教学。新课标指出,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上课前,我布置学生广泛搜集有关蜜蜂和列宁的资料,从而了解相磁的知识。一是为了更好的进入新课学习,让学生对课文相关的内容的理解能水到渠成;二是分享收获的喜悦,把别人不知道的自己的知识说给大家听,这是小学生最乐意做的事情,从而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新课的学习;三是让学生从小学会搜集资料,拓宽学习渠道,提高学习效率。二、自主识字,培养能力因为本课生字较少,难度不大,在指导学生自读课文的过程中自学,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初读课文时在文中标出要认读的,把生字组成的词语联系上下文多读几遍,读准字音,感知字义。学完课文,再用多种方法复习巩固生字。通过这一探究性学习,可以从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善于思考的科学探究意识。蜜蜂引路教学反思2【教学内容】二年级下册《蜜蜂引路》教学片断【片段设计】一、提出问题: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二、解决问题:1、默读课文第三段。想想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2、交流自己的读书心得。根据学生回答,教师画出简笔画:“花丛,园子,小房子”之间的关系。3、小朋友们真聪明,自己已经能读懂书,把这些地方搞得这么清楚了。现在谁能看着老师画的图把列宁的住处、花丛、园子、小房子各在什么地方连起来说说?4、下面我们来看看列宁是怎样动脑筋,想办法找到养蜂人的。第三段课文一共有三句话,请大家读读第一句:列宁一边走一边看,发现路边的花丛里有许多蜜蜂。1)列宁在路边发现了什么?(板书:发现)他是怎么想的?2)可是蜜蜂的家在哪儿呢?于是列宁仔细地观察。(板书:观察)什么叫观察?生: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看,仔细地看。3)列宁观察什么?他是怎样观察的呢?请一位小朋友读第二句话,我们大家看图。他仔细观察……有一所小房子。(生读第二句话,师在图上添画蜜蜂)1)列宁在观察什么?2)这些蜜蜂飞进去为什么不出来了呢?3)这时列宁继续观察,又发现了什么?4)你们想这所小房子是谁的?为什么?小结:只要找到蜜蜂的家,就能找到养蜂人的家。那么,我们再来看看列宁观察的和想的对不对。请大家读读第三句话。生读第三句。1)这句话说什么?2)观察是不是正确,只有通过试一试才能知道。课文中哪个词证明列宁想的跟看到的完全一样?生:果然3)“果然是什么意思?你能用“果然”说一句话吗?5、齐读这段话。1)看板书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人的?。2)列宁为什么能找到养蜂的人?蜜蜂真的能当向导,能引路吗?3)小结:列宁是靠动筋,想办法,仔细观察,利用蜜蜂采蜜要飞回蜂房去的这个特点,找到养蜂人的家的。这就告诉我们,今后我们小朋友要是碰到困难,只要开动脑筋,仔细地看,认真地想,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三、拓展:1、画出列宁找到养蜂人的路线图。同桌间说说列宁是怎样找到养蜂的人的。2、从这件事上你觉得列宁是个怎样的人?谈谈你的看法?【教学反思】《蜜蜂引路》是一篇大家都很熟悉的课文了。学习这篇课文重点是在识字写字的基础上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列宁细心观察勤于思考。为了帮助学生体会列宁善于观察和思考,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这样的教学环节目的在于让学生融入到课文情境中去体会列宁仔细观察并进行思考的过程,在身临其境的体会中感悟。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非常好。蜜蜂引路教学反思3(一)导入新课。通过直接揭题的形式引入课题。板书课题时,在田字格中板书本课要求写的字“蜂、引”这两个生字。并让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两个字的方法。(二)初读课文,认识生字。初步熟悉课文,认识生字词,为重点段的学习做一个铺垫。(三)细读课文,重点研读第三自然段。对于1、2自然段,我采用了学生读后,问学生都知道了什么,围绕这个问题,通过理解“附近”、“谈天”、“亲自”等词语,达到对整段内容的理解。对于“常常”“往常”以及他们的近义词进行了辨析,加深了学生对词语的理解。对于第四段,主要通过表演读来体会,列宁找到养蜂人的喜悦心情。第三自然段也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进行教学的时候,我重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读中感悟,围